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個印度保護主義者團隊致力於拯救一種極度瀕危的樹種免於滅絕,他們剛剛取得了一項重要的保護成功,但首先他們必須克服三個主要的絆腳石。
第一個當然是數量。 這些樹木,僅被稱為 Madhuca insignis,非常稀少。 這種高達 60 英尺的結實物種最初在一個多世紀前被宣佈滅絕,但在 2004 年被重新發現。 一年後,它被列入印度的國家瀕危樹木優先名單,但幾乎沒有採取實際的保護措施。 當保護主義者最終對樹木種群進行了第一次重大調查(2013 年至 2015 年間為期三年的過程)時,僅剩下 27 株。
論文作者之一、喀拉拉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熱帶植物園和研究所的科學家 Anurag Dhyani 說:“我們對這個數字感到非常震驚和失望,因為之前的記錄表明野外有 50 株。” “然而,西高止山脈和印度其他地區的大多數受威脅樹木都是這種情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M. insignis 的果實和種子。 圖片來源:Geeta Joshi
道路、農業和其他開發對包括 Madhuca insignis 在內的許多樹種造成了損害,而且這些威脅正在變得更糟:計劃在達克希納·卡納達地區建造的水電站如果建成,將摧毀剩餘的 10 株 Madhuca insignis 樹木,並危害其他 47 種稀有植物物種的種群。
似乎微小的種群和持續的威脅還不夠糟糕,研究人員遇到了第二個障礙:在這 27 株樹木中,只有 7 株開花併產生種子。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挑戰:果實包裹的種子本身被證明……很“困難”。 研究人員於 2019 年 11 月在 《自然保護雜誌》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甚至稱它們為“頑拗型”。
論文作者之一 Dhyani 解釋說:“它們的壽命很短,可能只有幾周。” “它們的水分含量很高,這會加劇微生物汙染並導致快速變質。”
這些種子還頑固地拒絕儲存方法。 Dhyani 說,如果不造成損傷,它們就無法乾燥到低於 30% 的水分含量水平,而且它們不耐冷凍。 “因此,在種子庫中儲存是不可行的,”他說。
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的協調員 Åsmund Asdal 沒有參與這個專案,他說,像這樣的樹木產生的種子被稱為“非正統”種子,這些種子不符合正常的儲存方法。 相比之下,正統種子“可以乾燥到非常低的水分含量——種子中 3% 到 5% 的水分——並且仍然保持發芽能力。 這種特性對於在零度以下條件下長期儲存是必要的。” 他說,許多樹木和灌木物種產生非正統種子,這在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更為常見。
但從這些困難中,已經出現了成功的初步跡象。 研究人員設法收集了 300 粒 Madhuca insignis 種子,並迅速將它們種植在苗圃中。 令人驚訝的是,275 粒種子發芽了——產生的幼苗數量是野外成年植株數量的十倍。
在一年內,幼苗已經長到六英寸或更高的高度——足夠將其中 100 株移植到阿古姆貝森林,這是它們的原始棲息地之一,目前僅包含兩棵成年樹木。 到 2019 年 3 月,移植的樹苗中 60% 已經存活下來,並且它們已經長到高達兩英尺的高度——可能足以使其長期存活。
這至關重要,因為樹木自身的特性可能會在野外成為它們自身的絆腳石。 Madhuca insignis 是一種河岸樹種,科學家觀察到,它傾向於將大約四分之三的種子掉入流動的水中。 河流將漂浮的種子沉積在下游更遠的河岸上,在那裡它們在短短兩週內發芽,但由此產生的幼苗還沒有其祖先的深根,並且對未來的把握很脆弱。 研究人員觀察到,它們中的許多在季風時期的暴雨中被沖走。
Madhuca insignis 是一種河岸物種。 圖片來源:Geeta Joshi
如果 Madhuca insignis 仍然是一種數量眾多的物種,那麼它可能僅僅基於它會產生的更多種子就能克服這種低補充率。 但是,由於剩餘的樹木太少,甚至更少的樹木結果,目前自然存活的幼苗太少。 這就是為什麼它需要幫助,這可能也會使其他物種受益。
Dhyani 說:“根據我在印度溫帶和熱帶地區對瀕危植物進行 10 年研究的經驗,我強烈認為,收集種子並在苗圃中將幼苗培育到一定尺寸(3 至 12 個月)對於稀有植物來說非常重要。” 這將為幼苗提供更大的安全性,使其免受天氣事件、捕食者和害蟲的侵害。” 然後,一旦植物足夠大可以移植,就可以對其進行監測,以觀察它們的生長和存活情況,並且,希望下一輪幼苗生長可以開始。
Madhuca insignis 幼苗。 圖片來源:Geeta Joshi
當然,所有這些都需要資金,而瀕危植物的資金來源很少。
Dhyani 說:“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開始對這種稀有樹木進行保護工作。” “主要因素之一是,全球範圍內用於保護專案的資金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資金流向了大型貓科動物、熊、大象、犀牛和鯊魚。 儘管我們離不開植物是一個普遍事實,但植物獲得的資金卻較少。 這對像我這樣的年輕保護主義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的研究由卡納塔克邦森林部門資助,但地方機構只能處理這麼多。
不過,Dhyani 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將他們對該物種的經驗充分利用起來。 他說:“我們已經啟動了對 Buchanania barberi 的救援行動,這是一種常綠特有樹種,野外僅存兩株成熟個體,以及印度檀香木 (Santalum album),這是世界上第二昂貴的木材。”
至於 Madhuca insignis 的未來,Dhyani 說他們將繼續監測移植的幼苗:“我們的成功將取決於它們是否成功開花結果。”
他希望這種樹的重新發現和成功發芽將為其他類似的倡議播下種子。
他說:“我相信這些小步驟將有助於激勵其他保護主義者和公眾在全球範圍內工作和支援其他急需保護的植物。” “很難說它會採取什麼形式,但我們肯定可以用很少的努力拯救一些物種。”
這篇文章於 2019 年 12 月 12 日首次出現在 The Revelator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