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印度的三種禿鷲幾乎已從該國的天空中消失。在過去的20年中,幾乎所有印度禿鷲都已死亡,成為意外中毒的受害者。禿鷲以食用已用一種名為雙氯芬酸的消炎藥治療過的死牛和其他牲畜為食,雙氯芬酸導致禿鷲腎衰竭。不幸的是,直到2004年才發現禿鷲數量下降的原因,那時禿鷲種群早已遭到破壞。
現在,印度拯救其禿鷲物種之一——細嘴兀鷲(Gyps tenuirostris)的嘗試標誌著首次成功。據印度報業托拉斯(PTI)報道,“去年二月在西孟加拉邦賈爾派古裡區拉賈巴特卡瓦森林的禿鷲保護育種中心飼養的六對稀有物種之一中誕生的一隻幼雛現在很健康。”
該專案由孟買自然歷史學會運營,目前正在飼養23只成年和幼年細嘴兀鷲,這些兀鷲是在過去四年中從野外捕獲並移走的。據估計,野外仍存在的這種鳥類的交配對不足200對。如果能夠在圈養環境中飼養足夠多的鳥類,它們將被釋放到野外以增加剩餘種群的數量,儘管這一步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保護專案還飼養了19只長嘴兀鷲(Gyps indicus)和49只白背兀鷲(Gyps africanus),旨在為這三個物種中的每一種建立25對“創始種群”。
禿鷲的大規模死亡給整個印度帶來了可怕的後果。由於沒有禿鷲吃牛的屍體(牛死後就被隨意丟棄),其他掠食者填補了這一空白。近年來,野狗的數量激增,街道上增加了550萬隻犬類。去年發表在《生態經濟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表明,野狗的大量增加已導致數千萬人遭受襲擊,並可能導致多達47,300人死於狂犬病。
印度在2006年禁止了獸用雙氯芬酸,但獸醫和農民只是轉而使用用於人類的該藥物版本,據PTI稱,禿鷲種群繼續以每年高達40%的速度下降。即使在印度最少量的使用雙氯芬酸也會威脅到未來的禿鷲;根據國際鳥盟的資料,計算機模型顯示,如果每760具牲畜屍體中只有一具含有雙氯芬酸殘留物,禿鷲將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死亡。
圖片:圈養繁殖計劃中的細嘴兀鷲,攝影:戴夫·迪克,國際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