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靈長類動物中,很少有比豚尾狒狒(drills,學名Mandrillus leucophaeus)更引人注目的了。它們有著毛茸茸的身體、短尾巴、長臉和粉紅色的臀部。儘管豚尾狒狒外形引人注目,並且與狒狒以及顏色更鮮豔、臉呈藍色的山魈(M. sphinx)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們在野外的境況一直不佳。豚尾狒狒已成為非洲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估計種群數量低至3000只。現在,新的研究表明,豚尾狒狒已被捕獵並從其大部分歷史棲息地中驅逐出去,僅剩下少數幾個領地可以安全地繁衍生息。《研究》發表在2013年4月刊的《國際靈長類動物學雜誌》上,該研究表明,可能需要積極的保護措施來保護剩餘的豚尾狒狒棲息地,並防止該物種滅絕。
研究表明,世界上80%的豚尾狒狒生活在喀麥隆。不幸的是,對於這些靈長類動物來說,喀麥隆的人口已從2000年的1540萬激增至2012年的2000多萬。與此同時,喀麥隆的經濟也得到了增長,尤其是在棕櫚油種植園和石油勘探領域。這種快速擴張給豚尾狒狒及其棲息地帶來了擠壓。
來自聖地亞哥動物學會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將豚尾狒狒在喀麥隆的歷史棲息地劃分為52個區域,然後進行了實地調查和村莊訪談,以瞭解豚尾狒狒的剩餘情況。結果令人沮喪——研究人員僅在16個區域發現了豚尾狒狒的直接證據。他們還對每個區域維持豚尾狒狒種群的適宜性進行了排名,結果甚至更糟。只有四個地點在其量表上排名較高,表明這些地點具有高水平的樹木覆蓋率、較少的狩獵活動、更多的執法力度以及當地對豚尾狒狒是受喀麥隆法律保護物種的更高認知度。這四個地點也有黑猩猩和大象種群,表明政府更傾向於在這些地區制止偷獵行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在不太理想的棲息地中,研究人員發現許多豚尾狒狒被困在人類發展為主導景觀中的微小森林碎片中。這使得這些動物在世代成熟後幾乎沒有機會遷徙和分散種群。例如,庫佩山和馬嫩古巴山都有小種群,但彼此之間被數公里的農業開發區隔開。
儘管豚尾狒狒受到法律保護,但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動物經常遭到獵殺,通常是在獵犬的幫助下進行的。獵犬將靈長類動物趕到樹上,在那裡它們很容易被射殺。當受到狗等捕食者的威脅時,豚尾狒狒群體通常會聚在一起而不是分散逃跑。研究人員表示,野味肉交易是狩獵活動的主要驅動力,中間商為村民提供槍支和彈藥,然後用收集到的任何動物換取酒精或非法毒品。
這就是今天的現狀,研究人員寫道,未來可能會更糟。幾個計劃中的新的油棕櫚種植園可能會侵佔更多豚尾狒狒當前的棲息地。一個21萬公頃的種植園將覆蓋該研究52個區域中的一個區域的全部,以及另外兩個區域的很大一部分。
那麼接下來會怎樣呢?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可以用於確定豚尾狒狒長期生存所必需的最佳區域。特別是,該研究為擬議中的埃博國家公園提供了額外的支援,該公園已經籌劃多年,最終可能保護超過11萬公頃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與一些棕櫚油種植園相比,這顯得微不足道,但對於豚尾狒狒來說,這肯定比什麼都沒有要好。
圖片:喀麥隆林貝野生動物中心的一隻雄性豚尾狒狒,由Bernard DuPont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系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