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墨丘利群島長牙沙螽 (Motuweta isolata) 算不上什麼美人。這些巨大的紐西蘭昆蟲身長可達七釐米以上,包括它們下顎前方令人印象深刻的獠牙,它們用獠牙來推開獵物。但體型和欺凌性的力量不一定能幫助這種沙螽,它是大約 70 種相似物種之一。儘管它可能曾經生活在紐西蘭大陸和墨丘利群島群中的幾個島嶼上,但研究人員認為,入侵的鼠類可能已經將墨丘利群島長牙沙螽從除一個地點以外的所有地方消滅了。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它只能在 13 公頃的米德爾島上找到,那裡的種群估計不到 200 只。
那時,紐西蘭環保部——擔心鼠類可能會到達米德爾島並消滅剩餘不多的沙螽——開始著手拯救該物種。這個過程始於 1993 年,當時在米德爾島上捕獲了兩隻雌性和一隻雄性。圈養繁殖工作始於 1994 年。正如 2005 年發表在 Conservation Evidence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詳細描述的那樣,第一批繁殖者產生了 15 只健康的後代。該批次中的兩隻雌性與 1998 年從米德爾島捕獲的另一隻雄性交配,產生了 500 多個卵。儘管許多卵死亡,但 181 只圈養出生的幼蟲被轉移到三個不同的設施進行研究和進一步繁殖。
研究人員很快意識到,由於幼蟲具有肉食性(並且可能存在同類相食),他們需要單獨飼養幼蟲。它們在圈養環境中被飼養到大約最終大小的一半,此時它們已經足夠大,可以保護自己免受蜘蛛、甲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捕食者的侵害。之後,從 2000 年開始,圈養繁殖的昆蟲開始在雙子島和紅墨丘利島上放生,這兩個島嶼已清除入侵哺乳動物,以期待它們的重新引入。2002 年和 2003 年又進行了額外的放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隨後幾年的調查發現了卵和新的幼蟲,表明昆蟲正在它們的新家園中繁殖。事實上,沙螽做得很好,以至於根據 4 月 13 日發表在 Journal of Insect Conservation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其中 75 只沙螽從雙子島轉移到了居維葉島。(它們似乎尚未在居維葉島上自行繁殖。)額外的圈養繁殖沙螽被釋放到其他三個島嶼上,儘管迄今為止它們一直停留在其釋放地點 100 米範圍內,並且沒有像在其他地方那樣在島嶼上擴散。
事實證明,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得正是時候。2009 年至 2012 年在米德爾島進行的八次調查均未能發現任何昆蟲存在的證據。新論文的作者認為,沙螽可能不再存在於之前是其家園的那個島嶼上。事實上,自 2001 年以來,就再也沒有人在那裡見過它們。沒有人確切知道它們為什麼消失。
在新論文中,作者承認在米德爾島上的努力可能失敗了,但他們認為整體遷移計劃是“一項重大的保護成功”。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項工作,該物種可能已經滅絕了。這值得慶祝。
照片由 Graeme Churchard 拍攝,來自 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