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前進了一步,至少後退了一步。這似乎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本週釋出的兩份關於歐洲瀕危魚類和鳥類物種的新報告傳達的資訊。每份報告都讚揚了一些物種的成功,但總體上呈現出更加黯淡的景象。
第一份報告本身就是一個里程碑:首次全面評估了歐洲所有1220種海洋魚類(pdf)。該研究發現,其中7.5%的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正如我們之前所見,受打擊最嚴重的是鯊魚、鰩魚和銀鮫。歐洲這些物種(統稱為軟骨魚類)中,多達40.4%面臨滅絕威脅,且幾乎同樣多的物種數量正在下降。
儘管過度捕撈被認為是這些物種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改進的漁業管理措施已幫助至少提高了一些物種的數量。大西洋鱈魚(Gadus morhua)和大西洋藍鰭金槍魚(Thunnus thynnus)被認為是種群數量有所增加的物種,至少在歐洲水域內是如此。它們在其他地方仍然面臨更大的威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此同時,過度捕撈也在第二份報告中被確定為歐洲鳥類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許多鳥類依賴魚類作為食物。該報告(pdf)調查了所有533種至少部分時間在歐洲度過的物種,發現其中13%受到威脅。歐洲已有四種物種被宣佈區域性滅絕。其他物種,如社群麥雞(Vanellus gregarius),也緊隨其後。還有28個物種已被評估為該大陸的瀕危或極危物種。其中大多數在其剩餘分佈範圍內也面臨風險。
該報告為兩種標誌性物種帶來了令人擔憂的訊息:大西洋海鸚(Fratercula arctica)和北極海燕(Fulmarus glacialis)。這兩種分佈廣泛的物種都遭受獵物缺乏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它們現在都被列為瀕危物種。
至於成功案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案例:亞速爾牛雀(Pyrrhula murina)在20世紀70年代幾乎滅絕,原因是其唯一的棲息地聖米格爾島被入侵植物侵佔。今天,種群數量已增至400對,該物種最初被列為極危物種,現在僅被認為是瀕危物種。
兩份報告中最重要的訊息也許是我們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超過五分之一的歐洲魚類物種無法評估其滅絕風險,因為我們對它們知之甚少。此外,超過68%的歐洲海洋魚類種群趨勢仍然未知。
但我們確實知道的是:這兩份報告共同為管理這些物種中的許多物種提供了重要資訊,並有望改進保護它們的努力。本週的成功案例可能仍然寥寥無幾,但歐盟已制定了強有力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而此類資訊只能有所幫助,即使它最初向我們呈現瞭如此多物種的黯淡景象。
照片:大西洋海鸚,Fred Yost/USFWS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