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是一種既神秘又致命的疾病:白鼻綜合徵 (WNS),一種奇怪的真菌感染,自兩年前首次被觀察到以來,已在美國東北部造成五十萬只蝙蝠死亡。
儘管名稱如此,但WNS實際上並非死亡的原因,而是一種症狀。引起它的喜冷真菌,現在被認為是地黴菌屬的一員,生長在蝙蝠的面部皮膚和翼膜上,可能導致它們飢餓而死。沒有人知道這種真菌來自哪裡,或者它是否是直接導致蝙蝠死亡的原因。但在觀察到它的洞穴中,蝙蝠的死亡率從 75% 到 100% 不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現在已在紐約、佛蒙特州、馬薩諸塞州、康涅狄格州、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發現了 WNS 的證據。它已經影響了幾個種類的蝙蝠,包括印第安納蝙蝠 (Myotis sodalis),這是一種瀕危物種,其數量在過去 30 年中已經下降了 50%。
由於看不到任何治癒方法,而且進一步的死亡很可能發生,因此現在有人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權宜之計。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特雷霍特的生物學家賈斯汀·博伊爾斯和溫尼伯大學的克雷格·威利斯構建了計算機模型,表明在冬季向蝙蝠洞穴新增額外的熱量可能會給動物提供它們所需的能量,以抵抗甚至至少在真菌感染中存活下來。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本週的期刊《生態學與環境前沿》上。
“這實際上是我們在 WNS 被發現前幾年就想到的一個想法,”博伊爾斯說。“最初的想法是,它可以幫助提高已經瀕臨滅絕的冬眠蝙蝠的存活率,例如印第安納蝙蝠。” 當時,這個想法被認為是非常規的,“我們把它擱置了,”他補充道。“但鑑於 WNS 問題的規模和我們的建模結果,這似乎是一個至少值得考慮和測試的非常規想法。”
在他們的計算機模型中,博伊爾斯和威利斯檢查了正常冬眠模式和生理機能的 disruption 如何可能導致與 WNS 相關的死亡率。然後,他們模擬在冬眠洞穴內新增人工加溫區,這將減少蝙蝠週期性覺醒的能量消耗。在模型中,獲得額外熱量的蝙蝠能夠保留足夠的能量來抵抗真菌感染,存活率提高了高達 75%。
研究人員的模型基於小棕蝠 (Myotis lucifugus),這種蝙蝠已被充分研究。他們說,他們模型的各個方面將在不同程度上適用於其他物種。“例如,”博伊爾斯說,“印第安納蝙蝠在形態、行為和生態學上與小棕蝠非常相似,因此該模型應該也非常適用於該物種。”
鑑於他們的計算機模型的成功,作者現在正在開發一個系統,使用木箱和加熱線圈,在蝙蝠洞穴中建立溫暖的區域。他們計劃在未來幾周內開始測試它,這要歸功於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約 28,000 美元的資助。“我們最初將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一個小棕蝠冬眠地進行測試,”博伊爾斯說,“完全在受影響區域之外,以消除我們可能增加疾病傳播速度的可能性。”
由於真菌僅在低於華氏 68 度(攝氏 20 度)的溫度下生長,“我們仍然不知道這種疾病是否會在夏季蝙蝠溫暖時傳播,”博伊爾斯說。“有可能增加受感染蝙蝠的越冬存活率可能對疾病傳播速度影響不大,但我們希望在 WNS 受影響的洞穴中進行測試之前非常確定這一點。”
即使他們的計劃奏效,博伊爾斯也很快指出,這並不是 WNS 的治癒方法。“我甚至猜不到這種疾病的治癒方法或解決方案是什麼,”他在一份宣告中說。“我們正在努力爭取權宜之計。”
受白鼻綜合徵影響的石墨礦中的小棕蝠 (Myotis lucifugus) 圖片,由紐約州環境保護部 Al Hicks 提供。經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