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吃那個:瀕危袋鼬或可受益於厭惡療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吃了對你不好的東西你會生病,有效地教會你永遠不要再吃那種東西。但是如果你吃了一些會殺死你的東西,那就沒有多少學習的空間了,不是嗎?

這就是澳大利亞的問題,瀕危北方袋鼬(Dasyurus hallucatus)是一種小型、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由於食用了有毒的海蟾蜍(Bufo marinus)而瀕臨滅絕。現在一些科學家正試圖幫助袋鼬,也許還有其他物種,透過教會它們海蟾蜍不是食物,應該避免食用。

什麼?教會一種瀕危物種不要吃正是殺死它並使其瀕危的東西?這太瘋狂了,但可能奏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您可能已經聽說過關於海蟾蜍的一切:它們被引入澳大利亞以對抗蔗龜甲,但事實證明它們對當地動物群有劇毒,以至於蟾蜍迅速蔓延到幾乎整個大陸,並已導致數百萬條蛇、蜥蜴、哺乳動物甚至鱷魚死亡。

來自悉尼大學的瑞克·夏恩、斯蒂芬妮·奧唐奈和喬納森·韋伯想出了一個主意,試圖教會袋鼬海蟾蜍對它們有害。他們抓了 62 只幼年袋鼬,並將其中一半餵食了少量死海蟾蜍,這些蟾蜍摻有引起噁心的噻苯咪唑。海蟾蜍足夠小,毒性劑量也不足以殺死餵食蟾蜍的袋鼬,但確實讓它們生病了。

下一步是將一隻活海蟾蜍引入袋鼬,看看它們是否會攻擊它。它們沒有。然後,所有 62 只袋鼬都配備了無線電項圈,並被釋放到野外。夏恩和他的同事在 4 月 13 日出版的應用生態學雜誌上寫道,接觸過海蟾蜍的 31 只袋鼬“比‘未接觸過蟾蜍’的袋鼬存活的時間長達五倍”。

“我們的結果表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如果你能教會捕食者海蟾蜍會讓你生病,那麼捕食者之後就會遠離它們。因此,即使在海蟾蜍氾濫的地區,像袋鼬這樣的動物也能在野外生存,”韋伯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

他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研究人員仍然需要弄清楚這種對海蟾蜍的“條件性味覺厭惡”會持續多久,或者袋鼬是否會恢復食用海蟾蜍。他們還希望看看其他物種,如巨蜥和藍舌蜥,是否也能被教會不吃海蟾蜍。

照片:北方袋鼬,由喬納森·韋伯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