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超級可愛的小齧齒動物是已經滅絕了還是隻是躲起來了?

自 1986 年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見過莫羅灣袋鼠大鼠,但生物學家表示,我們不應該放棄希望,它仍然存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三十年了。自從有人在野外看到超級可愛的莫羅灣袋鼠大鼠Dipodomys heermanni morroensis)以來,已經過去了這麼長時間。這是否意味著它已經滅絕了?

別急。根據本月發表在《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莫羅灣袋鼠大鼠可能仍然在加利福尼亞州剩餘的微小棲息地碎片中苟延殘喘。

當然,剩下的棲息地並不足以真正支援這種小型齧齒動物。至少 99% 的適應沙丘環境的袋鼠大鼠的昔日棲息地已被鋪平,所以如果它們仍然存在,數量肯定不會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莫羅灣袋鼠大鼠並非一直如此稀有。早在 1957 年,估計種群數量約為 8,000 只,棲息地面積約為 650 公頃。隨著開發接管了這個位於皮斯莫海灘以北約 40 公里的沿海小區域,這種情況迅速消失。早在 1982 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早在 1970 年就根據《瀕危物種法》的前身將這種大鼠列入名單——警告說,該地區的人口增長了 600%,並且“建設熱潮”已將大鼠的棲息地替換為“房屋、花園、購物中心、停車場和道路”。

這種發展的影響迅速累積。到 1985 年,袋鼠大鼠的種群數量估計僅為 51 只,棲息地面積為 13.3 公頃。第二年是最後一次看到這種亞種的野生個體活著。與此同時,最後一隻圈養個體於 1993 年死亡。

人們一直在尋找它。新論文的作者,來自 FWS 的克里斯托弗·科夫龍和來自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的弗朗西斯·X·維拉布蘭卡,在 2008 年至 2012 年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調查。他們說,他們在 2011 年的兩個地點看到了袋鼠大鼠的潛在蹤跡。他們沒有觀察到任何實際的動物,但他們確實發現了洞穴入口、尾巴拖曳的痕跡和地表種子坑穴,這些都是大鼠存在的典型特徵。他們寫道,這足以表明這種大鼠可能仍然“以極低的密度存在於少數孤立的種群中”。

科夫龍和維拉布蘭卡並沒有放棄,但他們寫道,他們舊的方法——用燕麥片和花生醬設定陷阱——對於如此小的種群可能不再有效。他們建議改用嗅探犬或指向誘餌站的攝像機陷阱,這可能比人眼更有效地探測這些極其稀有、夜間活動、穴居的齧齒動物。

與此同時,莫羅灣袋鼠大鼠會躲在其他地方嗎?發現可能蹤跡的兩個地點都在公共土地上。另外四個可能的棲息地仍然存在,但它們都在私人土地上。科夫龍和維拉布蘭卡說,業主拒絕他們搜查的許可。研究人員懷疑,袋鼠大鼠可能仍然躲在上述四個地點。不幸的是,沒有訪問許可權,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定。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