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超過一半生活在印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幼年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在達到青春期前死亡,但沒有人確切知道原因。
印度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獸醫協會主席 B.M. 阿羅拉收集的資料顯示,大象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這些原因並不總是明確的。捕食者和偷獵者會殺死一些大象,而另一些則死於互相爭鬥、接觸電圍欄或被火車撞擊。
然而,更多的大象死亡來自不太確定的原因。在阿羅拉記錄的自 1990 年以來超過 6000 起的大象死亡事件中,有 824 起死亡的性質仍然未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部分原因是,如果屍體被發現時已經嚴重腐爛,就很難診斷出死因,但部分原因只是糟糕的記錄儲存。阿羅拉解釋說,印度每個邦的林業部門都以不同的方式儲存他們的大象死亡資料。一些邦在幾十年前就開始記錄他們的死亡資料,而另一些邦直到 2012 年才開始這樣做。其他資料也不完整。許多記錄表明大象死於疾病,但沒有註明是哪種疾病。
然而,即使資料缺失,阿羅拉彙編的數字也描繪了印度大象,特別是幼年大象的艱難時期。在阿薩姆邦,61.4% 的大象在達到青春期(大約 15 歲)之前死亡。在西孟加拉邦,大象數量較少,這一比例甚至更高:66.18%。其他五個邦的幼年死亡率在 42% 到 58% 之間。
相比之下,繁殖期大象的死亡率在 30% 到 53% 之間。
阿羅拉警告說,查明大象死亡的確切原因——尤其是在這麼多大象達到繁殖年齡之前——對於未來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這些資訊不僅將直接幫助大象;它還可以幫助減少每年被大象殺死的人數,以及反過來被報復殺死的大象數量。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正開始採取第一步來了解這些異常的死亡事件。上個月,許多專家聚集在印度,參加了由阿羅拉組織的專題研討會,討論這個問題。下一步行動尚未公佈,但這顯然是一個我們在未來幾年將聽到更多訊息的問題。
照片由 Kamal Venkit 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