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警告說,如果我們想阻止世界最小的袋鼠滅絕,我們最好趕緊行動起來,減緩氣候變化。
麝香袋鼠 (Hypsiprymnodon moschatus) 身長僅 35 釐米,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一小片熱帶雨林中。昆士蘭大學 (U.Q.) 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小的袋鼠數百萬年前適應了當前棲息地,可能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我們必須仔細監測熱帶雨林,因為如果氣候變化確實影響了它,麝香袋鼠以及可能其他物種將無處可去,”昆士蘭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肯尼·特拉沃隆上週在新聞稿中說。他指出,以水果為食的小袋鼠在種子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有助於保持整個雨林的健康。只有另一種物種,南方鶴鴕 (Casuarius casuarius),在該生態系統中發揮著相同的作用。
特拉沃隆和其他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幾個史前相關的麝香袋鼠物種,它們在 2000 萬年前生活在同一地區。他們表示,他們今年三月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發現表明,現存的麝香袋鼠過於特化,無法遷移到不同的環境。特拉沃隆告訴《布里斯班時報》,袋鼠從未在熱帶雨林以外的地方被發現過,甚至在附近的溫帶雨林中也沒有,溫帶雨林的降雨量較低,並且擁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物種。根據當前的氣候模型,到 2070 年,它們的熱帶雨林棲息地可能會經歷 4 到 5 攝氏度 的氣溫升高,以及相應的 5% 到 10% 的降雨量減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除了氣候變化之外,袋鼠還面臨其他威脅。它的一些棲息地也被砍伐,為高爾夫球場和郊區開發讓路。幸運的是,大部分剩餘棲息地都在國家公園內,因此該物種目前受到足夠的保護,以至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最不關心”級別,就滅絕風險而言。但這在未來幾十年內可能會發生變化。
您可以在這段短影片中看到麝香袋鼠在叢林中跳躍
插圖:1927 年古斯塔夫·穆策爾透過維基百科繪製的麝香袋鼠圖。公共領域。照片由 RachTHeH 透過Flickr 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