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穿山甲、鸚鵡螺、非洲灰鸚鵡和最近在“滅絕倒計時”中報道的其他幾種物種,都將受益於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本週結束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7次會議上頒佈的新保護措施。
這些保護措施將禁止或嚴格限制CITES的180多個簽署國之間這些物種的跨境銷售。
CITES會議上最重要的決定也許是保護所有八種穿山甲,它們被稱為地球上被販運最嚴重的動物。所有八種穿山甲現在都已被列入CITES附錄I,該附錄禁止所有貿易。以前有幾種物種被列入CITES附錄II,該附錄允許有限的受監管貿易,但所有穿山甲物種看起來彼此非常相似,因此很難執行。穿山甲因其鱗片和肉而受到重視,它們被當作美味佳餚食用並用於傳統醫學,偷獵幾乎已將這些動物從其在亞洲和非洲的許多分佈區中清除。在過去十年中,為進行這種非法貿易,有超過一百萬只穿山甲遭到偷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 (IFAW) 活動助理官員馬克·霍夫伯格在一份準備好的新聞稿中表示:“這項決定為防止穿山甲滅絕帶來了真正的希望。” “它們的被殺速度是完全不可持續且殘酷的。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些神奇的生物在一代人內消失。”
同樣,非洲灰鸚鵡越來越多地成為異寵交易的受害者,也已被列入CITES附錄I。這應該會限制國際銷售,儘管這些鳥類在圈養中仍然大量繁殖。非洲灰鸚鵡實際上已經從它們曾經很常見的某些國家消失了。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丹·阿什在一份準備好的新聞稿中表示:“對於非洲灰鸚鵡來說,加強CITES保護來得正是時候。” “在過去的25年中,已有超過150萬隻野生非洲灰鸚鵡從其原生棲息地被捕獲,使其成為所有CITES列名的鸚鵡中交易最頻繁的物種之一。”
繼續關注世界上的那個部分,來自非洲和中東的六種軟殼龜也獲得了附錄II的保護,非洲侏儒變色龍的21個物種也獲得了同樣的保護。
海洋物種也獲得了較小但重要的保護。鸚鵡螺——為了其美麗的貝殼而遭受過度捕撈的受害者——已被列入CITES附錄II,這意味著所有貿易現在都將在許可證制度下進行,從而可以監測該行業的可持續性。
同樣被列入附錄II的還有九種蝠鱝、三種長尾鯊和灰鯖鯊,所有這些物種都面臨對其肉、鰭和鰓片的不可持續的需求水平。由於先前不受管制的貿易水平很高,這些物種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0%或更多。應該注意的是,CITES現在保護的鰩魚比鯊魚多,這表明在保護海洋物種方面仍然需要做多少工作。
在CITES會議召開之前,一些最大的熱議是關於重新開放犀牛角和象牙的合法貿易的提案。合法貿易的倡導者表示,這將為進一步的保護工作創造資金。反對者表示,這隻會進一步加劇影響這兩類物種的偷獵危機。CITES成員國拒絕了將犀牛角貿易合法化的提議,同時還同意保持象牙市場正式關閉。但是,該機構未能透過將來自南非、奈米比亞、辛巴威和波札那的大象新增到附錄I中來為非洲象提供額外的保護。來自這四個國家的大象目前被列在附錄II中。評論家們特別批評了關於大象的決定,稱它無助於阻止影響該物種的血腥損失。
非洲獅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損失了近一半的種群,它們在CITES上也未能獲得額外的保護,因為各方不同意將這種大型貓科動物轉移到附錄I。相反,CITES已要求南非制定獅骨和其他身體部位的出口配額,並將對其進行嚴格監控。
除了野生動物外,許多植物物種也獲得了保護。三種美國仙人掌物種被列入附錄I,數百種紅木、非洲紫檀和布賓加木材——所有這些木材都因在建築物、傢俱或裝飾品中的使用而受到重視——被列入CITES附錄II,這應該有助於減緩其不可持續的開採速度。
CITES會議今天結束。下一次會議將在三年後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