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一個瀕危物種停止繁殖時,你就知道它的末日可能屈指可數了。在中國,極度瀕危的中華鱘 (Acipenser sinensis) 顯然已經開始倒計時。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本週釋出的一份報告,在汙染嚴重且築壩的長江中,僅剩下約 100 條這種大型魚類。更糟糕的是,該研究院發現中華鱘在 2013 年根本沒有自然繁殖。研究人員沒有發現卵或幼魚的證據。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缺乏繁殖,該物種目前正面臨野外滅絕的風險。
這與 50 或 60 年前的情況大相徑庭,當時長江及其附近河流存在健康的鱘魚捕撈業。但汙染和水壩的建設迅速造成了損失。到 1970 年代後期,鱘魚數量已降至估計的 10,000 條成年魚。1980 年代,葛洲壩切斷了長江上游,阻礙了鱘魚的洄游路線,導致數量再次下降。到 1984 年,產卵的成年鱘魚數量已降至 2,200 條以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中國確實試圖透過法律保護鱘魚,並用數百萬條人工飼養的幼魚甚至最近孵化的幼蟲來補充野生種群,以阻止這種下降趨勢。這種做法持續了幾十年,但似乎徒勞無功。2009 年發表的研究表明,長江受汙染的水道正在導致鱘魚畸形、幼蟲畸形和卵量減少。此外,由於長江上船隻和漁船往來頻繁,許多魚因螺旋槳撞擊或漁網而死亡。
中華鱘物種似乎已經存在了近 1.4 億年,幾乎沒有變化。雖然它幾乎肯定會在圈養環境中存活下來,但它在野外的最後一個世紀似乎已經到來。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圖片:Shankar S. 經 Flickr 提供。根據 Creative Commons 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