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黏糊糊的底層生物難道不值得被愛嗎?

看看盲鰻,你可能會覺得它很噁心。如果你沒看到過盲鰻,那你可能永遠不會想到它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之前的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看看盲鰻,你可能會覺得它很噁心。如果你沒看到過盲鰻,那你可能永遠不會想到它們。但是這些經常被忽視的生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你最好在它們消失之前瞭解一下它們。

上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佈了對76種已知盲鰻物種的研究結果,情況並不樂觀。根據這項與國際保護組織(CI)合作進行的研究,一種盲鰻物種被列為極度瀕危,兩種被列為瀕危,六種面臨滅絕的威脅,兩種接近受威脅。另外30種將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標記為“資料不足”,這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資訊來評估它們在野外的生存能力。

該研究發表在7/8月刊的《水生生物保護》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你為什麼要在意這些醜陋、黏糊糊的清道夫?盲鰻是底層生物,它們有助於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並在此過程中保持幾種商業捕撈魚類的數量充足。“透過消耗落到海底的死亡和腐爛的屍體,盲鰻清理了海底,為包括鱈魚、黑線鱈和比目魚等商業魚類在內的其他物種創造了豐富的環境,”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海洋生物多樣性部門的研究助理蘭登·納普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在捕撈活動頻繁的地區,盲鰻的存在極其重要,因為會丟棄大量副漁獲物。”

除了它們在海洋中的作用外,一些盲鰻也被捕撈和收穫用於食用或製革。但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在西北大西洋的一些地區過度捕撈盲鰻導致比目魚和其他商業價值較高的物種數量銳減。

“盲鰻是‘不那麼可愛’的物種在生態系統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CI-IUCN生物多樣性評估部門的專案官員克里斯蒂安·埃爾弗斯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這項研究強調了我們對盲鰻的影響,以及保護它們以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性。”這些組織呼籲對盲鰻漁業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及監管和管理。

盲鰻是古老的鰻魚狀生物,可能比硬骨魚更早出現,它們通常會鑽入屍體中,然後從裡面吃出來。它們會分泌黏液作為防禦機制,這使得捕食者很難抓住它們。它們有三個輔助心臟,沒有椎骨,沒有真正的眼睛,而且生來就是雌雄同體。根據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的描述,最適合描述它們的形容詞是“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指的是恐怖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他寫了關於人類出現之前的古老神祇和觸手怪獸。雖然盲鰻可能沒有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蘇魯式的地位,但它們是連線一個更古老世界的紐帶,我們最好不要忘記它們。

圖片:寬鰓盲鰻(Eptatretus cirrhatus)由 Paddy Ryan / Ryan Photographic 拍攝,由 IUCN 提供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