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小鳥:全球 2% 的鳥類物種“極度瀕危”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儘管在某些情況下,保護工作正在減緩衰退的速度,但面臨滅絕的鳥類物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保護組織聯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 報告稱,在其 《紅色名錄》的 2009 年更新中,全球已知的 9,865 種鳥類中,有 12% 被認為受到威脅。 其中,有 192 種,即 2%,被列為“極度瀕危”,這意味著它們在野外面臨“極高的滅絕風險”。 這比 BirdLife 在 2008 年的統計增加了兩種,並且比 2000 年增加了 10 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此同時,有 362 個物種被列為瀕危,這意味著它們在野外面臨“非常高的滅絕風險”。 這比十年前的 321 個物種有所增加。 BirdLife 名單中最大的變化出現在近危類別中,該類別表明可能很快面臨滅絕風險的物種,並且在十年內增長了近 15%,從 2000 年的 730 個增加到今天的 838 個。

今年有九種新的鳥類物種被列入極度瀕危名單。 其中一種是哥倫比亞的領簇侏儒蜂鳥 (Eriocnemis isabellae),其 1,200 公頃的棲息地在古柯種植者的壓力下,每年縮減 8%。 衣索比亞的西達莫百靈 (Heteromirafra sidamoensis) 也失去了大部分棲息地,可能很快成為非洲大陸第一種滅絕的鳥類。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中地雀 (Camarhynchus pauper) 已成為極度瀕危物種。

另一方面,有六個物種的恢復情況足以使其從極度瀕危降級為瀕危。 它們包括栗腹蜂鳥 (Amazilia castaneiventris)、米納斯吉拉斯侏儒霸鶲 (Phylloscartes roquetti)、凱姆氏侏霸鶲 (Hemitriccus kaempferi)、模里西斯織雀 (Foudia rubra)、查塔姆海燕 (Pterodroma axillaris) 和利爾氏金剛鸚鵡 (Anodorhynchus leari)。

根據 BirdLife 的說法,世界各地的常見鳥類也變得越來越不常見。 在北美東部,煙囪雨燕 (Chaetura pelagica) 在過去十年中數量下降了近 30%,現在被列為“近危”物種。

“這些下降反映在許多物種中,在每個大陸都是如此,”BirdLife 位於英國劍橋的全球物種計劃官員 Jez Bird 在一份宣告中說。

也有一些成功案例。 在模里西斯,模里西斯織雀 (Foudia rubra) 曾因黑鼠等外來捕食者的捕食而幾乎被吃光,但在圈養繁殖計劃在附近一個無捕食者的島嶼上飼養了幾十只幼鳥後,種群數量有所增長。 織雀現在被歸類為瀕危物種,而不是極度瀕危物種,儘管其總數量仍然低於 300 只。

今年的紅色名錄是在全球科學家和熱心公民的幫助下編制的。“今年我們在紅色名錄上進行了 78 次類別變更,”Bird 告訴《大眾科學》,“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於知識的改進。”

許多新資訊是由“公民科學家”提供的,特別是對於鮮為人知的物種。“諸如將記錄輸入 World Birds 或向 BirdLife 科學團隊提交有關物種的新資訊(電子郵件:science @ birdlife.org)等貢獻對我們的優先事項設定做出了寶貴的貢獻,”Bird 說。

BirdLife 的紅色名錄將納入範圍更廣的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該名錄涵蓋所有已知物種,IUCN 名錄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釋出。

圖片:陽光下的鳥類,作者:Asif Akbar,透過 Stock.xch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