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很少有爬行動物能在水下呼吸。澳大利亞是其中一個例外——白喉擬龜(Elseya albagula)的家園,這種龜可以透過一種稱為洩殖腔呼吸的過程,從其後部從水中提取氧氣。這種不尋常的技術與其他少數龜類和魚類共有,在數千年間為這些龜類提供了進化優勢,使它們能夠在水下躲避捕食者長達數天。
不幸的是,用後部呼吸需要非常特定的條件,而這些條件在龜類唯一的棲息地——昆士蘭州的康納斯河及其附近三個流域已不復存在。水壩、堰壩、農業和採礦活動使水流變得緩慢且充滿沉積物。這使得龜類,尤其是脆弱的幼龜,更難待在水下。結果,捕食增加到種群數量驟降的程度。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嚴重,以至於只有不到 1% 的卵和幼龜能存活到成年,該物種已被澳大利亞政府宣佈為極度瀕危物種。
康納斯河本身是該地區最健康的生態系統,水質相對清澈,水流速度良好——但這可能不會永遠保持下去。四年前,當詹姆斯庫克大學研究員Jason Schaffer開始在那裡研究龜類時,他認為這條河是他所謂的“註定要失敗的景觀”。一項計劃中的水壩威脅要摧毀這種會陰呼吸龜唯一的安全棲息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Schaffer 說,由於水壩專案,在該地區工作“精神上非常艱難”。“我與一些土地所有者密切合作,他們的財產被政府強行徵用,他們對整個情況感到 distress。”幸運的是,該專案的融資失敗了,但專案可能死灰復燃的陰影籠罩著該地區。“所有的規劃都已完成,土地只是回租給業主,”他說。“如果未來再次在經濟上可行,水壩仍有可能繼續建設,這讓我有點擔心。”
龜類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的 designation 可能會影響未來修建水壩的努力,但許多其他威脅仍然存在。貓、狗和狐狸等入侵物種會吃掉卵和幼龜,構成了最大的風險之一。龜卵尤其脆弱。Schaffer 說,龜類在七月產卵,但孵化需要大約七個月,因為它們會經歷一個稱為滯育期的半休眠階段,直到夏季雨季開始。“這使得它們比許多其他龜類更容易受到捕食,”他說。此外,巢穴還經常被河流周圍農業用地的牛群踩踏。
人工建築也對為數不多的成年龜構成威脅。水壩和堰壩有效地將它們困在某些位置,阻止龜類為了尋找配偶而遷徙。Schaffer 報告說,許多龜類試圖克服這些障礙,但在試圖越過堰壩時最終掉落;它們的殼破裂或粉碎,動物死亡。
如果它們能存活下來,白喉擬龜的壽命非常長,可能長達 100 年,但這也會對它們不利。首先,該物種通常在 20 歲開始繁殖。其次,Schaffer 擔心它們的壽命長會造成一種誤解,即如果修建水壩並從河流中抽取更多水供工業使用,它們仍然可以生存。“[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他說,“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存活下來。當這些年老的成年龜最終死亡時,沒有任何新生力量來取代它們。很快,當我們眨眼時,它們就會消失殆盡——就像那樣。”
Schaffer 計劃繼續研究這些龜類,並尋求資金來調查更多的種群。他希望更多地瞭解它們對環境威脅的敏感性。瞭解棲息地改變的後果可能有助於預測這些龜類和其他物種未來可能面臨的威脅。
他補充說,研究該物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些龜用屁股呼吸,這真是太棒了。”
圖片:Stephen Zozaya,由詹姆斯庫克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