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導致罕見龜類物種數量銳減 90% 後的希望之種

澳大利亞塔龍加動物園已開始對貝林格河擬龜進行圈養繁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個物種越稀有,災難發生時情況就越糟糕。

當一種神秘疾病在去年年初突然出現,並在短短幾周內導致全球 90% 的貝林格河擬龜 (Myuchelys georgesi) 死亡時,這種情況就發生了。這種罕見的龜類只在以它們命名的澳大利亞河流中被發現。該疾病導致龜的眼睛、皮膚和內臟出現病變,最終導致它們死亡。死亡的龜類數量太多,速度太快,以至於環保人士甚至無法統計所有腐爛的屍體。

病毒襲擊後,17 只據推測健康的龜被帶入圈養並隔離,希望能建立一個圈養繁殖計劃,以挽救該物種免於可能的滅絕。這些希望現在已經開始實現,悉尼的塔龍加動物園——今年四月接收了這些動物——報告說,16 只龜已解除隔離,並現在開始交配。(第 17 只被確定為與其他物種的雜交種,因此不適合繁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判斷雌龜是否懷孕還為時過早——我們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知道——事實上,也許我們現在還不應該指望它們。“重要的是不要指望今年產卵,”西悉尼大學動物學家兼TurtleSAT經理Ricky Spencer說,他參與了救援工作並研究了該疾病。“它們壽命很長,所以它們有時間做好這件事。”

時間當然很重要。最近的分析估計,貝林格河龜需要100 多年才能從去年的災難性死亡中恢復過來。但其他最近的研究表明,該物種已經有數百萬年的歷史,因此它們有生存的記錄。

與此同時,人們仍在繼續努力瞭解神秘疾病,並讓少數倖存的野生龜類活下去。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健康登記處的 Karrie Rose 博士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這個物種完全依賴於保護。”“野外可能只剩下 200 個個體,所以它們真的需要我們的幫助。”

要了解更多關於貝林格河及其受威脅的龜類的資訊,請觀看 Ricky Spencer 的精彩影片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