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羅洲拍攝到的美麗但罕見的貓科動物 [影片]

偶爾,在地球上一些偏遠角落工作的科學家會瞥見一種生物,它是如此稀有、如此難以捉摸、如此令人驚歎,以至於你忍不住會坐起來驚呼“哇哦”。這就是其中一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偶爾,在地球上一些偏遠角落工作的科學家會瞥見一種生物,它是如此稀有、如此難以捉摸、如此令人驚歎,以至於你忍不住會坐起來驚呼“哇哦”。這就是其中一次。

鮮為人知且極少被研究的婆羅洲灣貓 (Pardofelis badia) 在過去 150 年中僅被觀察到幾次。關於這種貓的最早幾項科學描述甚至不是基於活體動物。1874 年對一塊頭骨和一些皮毛的檢查產生了最初的幾個分類學描述,但後來都被取消了資格。該物種直到 1992 年才根據另一個樣本正式確定,該樣本顯示灣貓是亞洲金貓(當時稱為 Catopuma temminckii)的近親。這兩個物種於 2006 年被歸入 Pardofelis 屬;該屬僅包含另一種物種,即紋貓 (P. marmorata),也生活在該地區。

然而,儘管如此,對活體灣貓的觀察仍然非常罕見。直到 1998 年才拍攝到第一張活體灣貓的照片,直到 2005 年才捕獲到活體灣貓。然後在 2009 年,一個相機陷阱捕捉到了整整七秒的野生灣貓在其原生棲息地的鏡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現在我們有了這種難以捉摸的物種迄今為止最好的照片:倫敦動物學會和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透過相機陷阱收集了 80 多張照片。科學家們作為S.A.F.E. 專案(改變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一部分來到這裡,該專案旨在研究伐木、森林砍伐、森林破碎化和其他生態系統改造如何影響婆羅洲整個生命網路。倫敦帝國學院的 Robert Ewers 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科學家們“完全驚訝”地在該地區收集到如此多灣貓的照片,因為該地區的“天然森林已被大量砍伐用於木材貿易”。

除了 84 張灣貓照片外,相機陷阱還收集了 267 張巽他雲豹 (Neofelis diardi)、89 張紋貓和 84 張豹貓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的照片。科學家們還發現一隻扁頭貓 (Prionailurus planiceps) 穿過一條伐木道路,但他們沒有用相機捕捉到它。“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過去常常認為,相對較少的野生動物可以在被砍伐的森林中生存,”Ewers 說,“但我們現在知道,這片土地可以成為許多瀕危物種的家園。” 該研究於 11 月 4 日發表在PLoS One上。

這些發現並沒有為我們對灣貓的瞭解增加太多內容。這些貓的大小和重量早已為人所知——它們站立時約 60 釐米高,體重三到四公斤,大致相當於普通家貓的大小。它們有短而栗色的皮毛、略微細長的腿、小耳朵和一條長而逐漸變細的尾巴,尾巴下側有一道白色條紋,尖端有一點黑色。最近的相機影像都捕捉到貓在地面上,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與其他婆羅洲物種相比,灣貓可能並沒有更擅長樹棲。這些照片也沒有包含灣貓繁殖的證據(相機確實記錄了雲豹的繁殖),照片也沒有闡明貓如何利用其棲息地。研究人員確實發現,大多數被拍攝到的灣貓都是在遠離伐木區域的地方觀察到的;一些其他物種被發現在更靠近人類干擾的地方。他們希望利用一些新的觀察結果來設計建議,使棕櫚油種植園對哺乳動物更加友好。(這項研究由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商森那美集團的慈善部門資助,但研究人員表示,資助者在進行研究或準備研究發表方面沒有任何作用。)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新研究和其他最近未發表的相機陷阱發現表明,灣貓生活在比之前認為更高的海拔地區,因此目前對野生種群數量為 2,500 只成年個體的估計可能過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將灣貓列為“瀕危”物種;研究人員表示,可以考慮在 2015 年重新評估其地位,屆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重新評估所有貓科動物物種。

一些相機陷阱照片已串聯到此影片中,展示了這種神奇的生物在婆羅洲森林中潛行的情景

圖片來源:倫敦帝國學院

之前在“滅絕倒計時”欄目中

John R. Platt 是 The Revelator 的編輯。作為一位屢獲殊榮的環境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奧杜邦》、《主機板》和許多其他雜誌和出版物上。他的“滅絕倒計時”專欄自 2004 年以來一直持續連載,報道了與 1,000 多種瀕危物種相關的新聞和科學。John 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郊外,在那裡他發現自己被動物和漫畫家包圍著。

更多作者: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