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阿德萊德大學和詹姆斯庫克大學(均在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演算法,一些瀕臨滅絕的瀕危物種可能不值得拯救。
該公式被稱為 SAFE(物種阻止滅絕能力)指數,它考慮了當前和最小可行種群規模,以確定從滅絕邊緣拯救一個物種是否成本過高。這項研究於 3 月 30 日線上發表在期刊《生態與環境前沿》上。
共同作者、阿德萊德大學環境研究所生態建模主任科裡·布拉德肖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表示,該公式是“迄今為止哺乳動物物種滅絕脆弱性的最佳預測指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調查了 95 種哺乳動物,其中 20% 是瀕危物種,10 種處於作者所稱的“臨界點”,它們可能處於“不歸路”的“點”。根據作者的說法,這個臨界點是指種群數量低於 5,000 只的物種。
布拉德肖將保護選擇比作戰時的傷員分類,他告訴《悉尼先驅晨報》,“戰時,醫務人員必須出去說,‘這個人病得太重了,我們不會浪費時間,因為我們的人太少了。’……我們在保護工作中也必須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無限的資源、金錢和可以用來買回森林或完全恢復退化生態系統的東西。”
作者表示,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可以使用該公式將努力重新導向更可能避免滅絕的物種。“例如,”布拉德肖在他的宣告中說,“我們的研究表明,自然資源保護傷員分類的實踐者可能希望優先考慮蘇門答臘犀牛而不是爪哇犀牛的資源。這兩個物種都極度瀕危,但根據其 SAFE 指數,蘇門答臘犀牛更有可能從滅絕邊緣被拉回來。”
根據 SAFE 指數可能無法入選的其他物種包括北方毛鼻袋熊和一種名為鴞鸚鵡的不會飛的鳥類,為了防止其滅絕,人們對其進行了集中管理。
有趣的是,布拉德肖說,老虎是一種值得集中保護努力的物種,他說老虎“處於‘臨界點’,並且有合理的生存機會。” 但是,考慮到野生種群數量為 3,200 只,分佈在六個亞種中,老虎並不完全符合他自己的演算法。
SAFE 指數使用來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資訊,然後計算物種的生存機會。
“我很想拯救一切,”布拉德肖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我只是認為我們做不到。”
照片:極度瀕危的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a),由 Brent Barrett 透過 Flickr 提供,根據知識共享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