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大眾科學) 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大眾科學) 的觀點
自 2006 年首次出現以來,致命的真菌感染——白鼻綜合徵 (WNS) 已導致超過一百萬只蝙蝠死亡。小棕蝠 (Myotis lucifugus) 曾是一種常見的物種,是受災最嚴重的物種之一,現在可能因這種疾病而面臨滅絕。因此,科學家和保護團體於 12 月 16 日向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FWS) 提交了一份緊急請求,要求根據《瀕危物種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 保護小棕蝠。
波士頓大學生物學家 托馬斯·H·昆茲 (Thomas H. Kunz) 在一份預先準備好的宣告中說:“由於白鼻綜合徵 (white-nose syndrome),小棕蝠在其東北部核心分佈區正面臨迫在眉睫的滅絕危險,而且該物種很可能在整個北美面臨滅絕危險。” 今年早些時候,昆茲發表了一項研究,預測小棕蝠將在 16 至 20 年內滅絕。昆茲和波士頓大學的蝙蝠科學家喬納森·D·萊克哈德 (Jonathan D. Reichard) 現在已向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FWS) 提交了他們自己獨立的小白鼻蝙蝠 狀況評估 (PDF),顯示該物種的風險有多嚴重。他們的報告稱,在一些存在白鼻綜合徵 (WNS) 的蝙蝠洞穴中,死亡率接近 100%。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FWS) 白鼻綜合徵 (white-nose syndrome) 全國通訊負責人安·弗羅紹爾 (Ann Froschauer) 說,物種的緊急名錄確實會發生,但不是很頻繁。“鑑於白鼻綜合徵 (white-nose syndrome) 的緊迫性以及最近關於小棕蝠種群預計數量下降的資訊,管理局致力於快速審查科學資訊,包括已發表的資訊以及這些組織提供的資訊,以評估小棕蝠和其他受白鼻綜合徵 (WNS) 影響的蝙蝠物種的狀況,”她在一份預先準備好的宣告中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麼,將小棕蝠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實際上會對該物種產生什麼影響呢?我詢問了生物多樣性中心 (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的保護倡導者莫莉·馬特森 (Mollie Matteson),該中心是緊急請求背後的保護團體之一。她的回答很長,但值得完整轉載:
首先,列入名單意味著聯邦政府必須採取保護措施以防止損害並支援恢復。如果沒有列入名單,幾乎沒有監管機制可以迫使政府積極主動地保護和恢復特定物種。當該物種有爭議、默默無聞或未被充分重視,或者當保護該物種可能會給某人帶來不便或花費金錢時,擁有這種工具對於物種保護尤為重要。《法律》提供了一種保護那些(在這種情況下,是瀕危物種)在我們的政治和法律體系中否則將沒有“發言權”的物種的方法。
其次,這種問責制意味著政府必須展示它正在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護該物種,並且為了採取行動,通常必須投入一定數量的資源用於這項工作。列入名單通常會為保護措施帶來資金。就小棕蝠而言,最緊迫的需求之一是對白鼻綜合徵 (white-nose syndrome) 的研究,但迄今為止,這方面的資金充其量是不夠的。
第三,通常會指定該物種的關鍵棲息地。物種需要覓食、繁殖和進行生命週期其他重要方面的場所。就小棕蝠和其他受白鼻綜合徵 (white-nose syndrome) 影響的蝙蝠物種而言,它們需要安全的冬眠場所。指定小棕蝠的關鍵棲息地將保護其生存和恢復的關鍵地點。正如隨附的檔案所述,關鍵棲息地對物種的恢復大有幫助。
第四,物種列入名單之後通常會制定恢復計劃。這是一份關於如何保護該物種並將其培育回穩定、健康的種群水平的“地圖”。隨附的檔案還說明了制定了恢復計劃的物種比沒有恢復計劃的物種表現更好。
第五,物種列入名單只是更多地關注特定物種的困境,並以這種方式,有助於引起更多對其生存的關注,以及更多對其需求的關注。提高公眾意識是物種列入名單的重要益處。
與此同時,本月發表在 BMC 生物學 (BMC Biology) 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更多關於白鼻綜合徵 (WNS) 為何如此致命的資訊。研究發現,白鼻綜合徵 (WNS) 真菌正在破壞蝙蝠翅膀上的皮膚膜,並由此破壞了許多對動物冬眠期間生存至關重要的身體機能。美國地質調查局國家野生動物健康中心 (U.S. Geological Service National Wildlife Health Center) 的主要作者卡羅爾·梅特耶 (Carol Meteyer) 告訴 奧爾巴尼時報聯盟 (Albany Times Union):“蝙蝠的翅膀顯然對於飛行至關重要,但它們在體溫、血壓、水平衡以及血液和氣體迴圈與交換等基本功能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研究發現,白鼻綜合徵 (WNS) 與致命的 壺菌 (chytrid fungus) 有許多相似之處,壺菌正在摧毀世界各地的兩棲動物種群。
小棕蝠能從這種致命的真菌和最終的滅絕中被拯救出來嗎?只有時間會證明。
照片:患有白鼻綜合徵 (white-nose syndrome) 的小棕蝠。由紐約州環境保護部 (New York Dep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的阿爾·希克斯 (Al Hicks) 拍攝,由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