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許多物種都被觀察到會吃掉自己的幼崽。還有一些物種會看到它們的幼崽爭奪資源,因此只有最強壯的才能生存。但是灰護士鯊(Carcharias taurus)更進一步:它們的幼崽有互相殘食的傾向,在子宮內。
你沒看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這種生殖系統看起來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對於灰護士鯊來說,數百萬年來一直運作良好。直到現代捕魚技術的興起。
現在,灰護士鯊魚的死亡速度超過了它們的繁殖速度,它們是流刺網和其他商業兼捕的受害者。在澳大利亞,科學家估計只剩下 500 到 1,000 條灰護士鯊,而 1980 年代有數千條。
但新南威爾士州初級產業部的尼克·奧特威有一個想法來增加這一種群數量。在過去的三年裡,他一直在研究建造一個人造子宮,以防止灰護士鯊幼崽互相殘食。
以下是自然界中的運作方式:懷孕的灰護士鯊在兩個子宮中的每一個子宮中最多可攜帶 40 個胚胎。當它們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它們就會開始互相殘食,吃掉子宮內的同伴,直到每個子宮只剩下一隻幼崽。在正常情況下,這將建立一個穩定的鯊魚種群,該種群很少萎縮或增長。
奧特威提議在幼崽達到同類相食階段之前將它們取出,並在人造子宮中飼養,人造子宮被描述為“水箱內的管子”。在那裡,它們將獲得穩定的食物供應,因此它們不需要互相殘食,並且它們將在 9 到 12 個月後被釋放。奧特威告訴2006 年的悉尼先驅晨報,“如果我們每年能夠飼養大約 40 只幼崽,它將開始增加灰護士鯊的數量。”
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奧特威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人造子宮需要模仿母鯊體內的環境,例如體液成分、細菌、食物成分和溫度,以及這些因素在整個懷孕過程中的變化方式。科學家還需要掌握外科手術技術,將胚胎從母體中取出,並放入無菌人造子宮。
這個想法會奏效嗎?奧特威和他的團隊去年在矮鬚鯊(Orectolobus ornatus)身上成功地進行了測試,矮鬚鯊是一種非瀕危物種,也在子宮中產下活幼崽。(儘管鬚鯊幼崽傾向於在出生後互相殘食。)奧特威表示,這項技術可能還需要數年才能完善,甚至在灰護士鯊身上進行測試。
並且總有鯊魚的單性生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