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象的另一個理由:青蛙喜歡它們的大腳印

更準確地說,是它們的腳印。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大象在緬甸的森林中穿行時,會留下腳印形狀的棲息地,供青蛙繁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緬甸的一些微小生物受益於生活在該地區最大的物種附近。

新發表的研究表明,青蛙正在亞洲象(Elephas maximus)雨水填滿的腳印中產卵,這些腳印隨後為蝌蚪的生長提供了安全的家園。這些腳印最終會消失,但它們會在森林地面上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並且可以在旱季充當重要的棲息地,甚至可以作為青蛙種群之間的“墊腳石”。

談論擁有環境足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雖然顯然這些卵來自某個地方,但沒有觀察到成年青蛙利用這些腳形的池塘。

這代表著理解亞洲象作為“生態系統工程師”的作用的重要一步。非洲象長期以來因其影響周圍自然系統的方式而受到認可——2016年發表的一項類似研究發現烏干達的大象腳印中生活著蝌蚪和數十種昆蟲——但亞洲象並沒有從同等水平的科學研究中受益。

“關於亞洲象作為生態系統工程師的知識出奇地少,至少與非洲象相比是這樣,”首席研究員史蒂文·普拉特說,他是一位來自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緬甸專案的爬蟲學家。“話雖如此,我認為我們的研究和其他幾項研究表明,亞洲象作為生態系統工程師發揮著重要作用。大象不僅改變植被——推倒樹木、移除竹子、傳播種子等——而且它們還以可能不那麼明顯的方式影響生態系統,例如創造臨時池塘和糞堆,供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用作食物和住所。”

普拉特(無親屬關係)表示,這突顯了物種之間廣泛的相互作用,並說明了為什麼保護整個生態系統及其全部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

當然,這項研究進一步說明了保護大象和生活在它們周圍的物種的必要性,就像之前的烏干達研究一樣。“我當然希望相互關聯的這一方面已經被或將被用作保護大象的論據,”2016年研究的主要作者、科布倫茨-蘭道大學的沃爾夫拉姆·雷默斯說。

或許更重要的是,普拉特說,緬甸的這項研究還揭示了需要在其他仍然有瀕危亞洲象漫步的國家尋找類似的關係。沒有人確切知道世界上還剩下多少亞洲象,但所有跡象都表明它們的種群數量在其分佈範圍內持續減少。該論文的結論呼籲採取行動:“仍然迫切需要研究E. maximus作為生態系統驅動者的作用,尤其是在這些大型動物數量迅速下降的情況下。”

顯然,這種下降是由一種足跡更大的生物造成的:人類。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 2019年6月21日的The Revelator網站

約翰·R·普拉特是The Revelator的編輯。作為一位屢獲殊榮的環境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奧杜邦》、《主機板》和許多其他雜誌和出版物上。他的“滅絕倒計時”專欄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持續刊登,涵蓋了與1000多種瀕危物種相關的新聞和科學。約翰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郊外,在那裡他發現自己被動物和漫畫家包圍著。

更多作者:約翰·R·普拉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