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頭北白犀死亡——僅剩 4 頭

這個受害物種緩慢走向滅絕的倒計時仍在繼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多年以來,“滅絕倒計時”的讀者們一直在關注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緩慢走向滅絕的過程。2014年,我們失去了該物種的兩名成員,使世界種群數量降至五頭。現在傳來訊息,又有一頭死亡,僅剩下四頭。

納比雷是一頭31歲的雌性北白犀,於7月27日在捷克共和國的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去世,她一生都在那裡度過。多年來,她一直患有一種無法治癒的囊腫,動物園最近對其進行了引流。即便如此,它估計仍重達40公斤。她還在一個卵巢中長有囊腫,並因其他異常而無法生育。

動物園園長普熱米斯爾·拉巴斯在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網站上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損失。納比雷是我們動物園裡培育過的最溫順的犀牛。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非常喜歡她。她的死象徵著犀牛因人類無謂的貪婪而遭受的災難性衰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納比雷的去世使得聖地亞哥動物園僅剩一頭年老的雌性北白犀,肯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則有一頭雄性和兩頭雌性。它們都在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度過了一部分或大部分生命,那裡是唯一成功進行人工繁殖該物種的機構。奧爾佩傑塔在過去幾年裡一直試圖繁殖其犀牛,但沒有成功。

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表示,納比雷的去世並非終結。動物園已經收集了她功能正常的卵巢和其他遺傳物質,並將儲存所有這些物質,以防未來技術能夠實現繁殖,甚至復活該物種。

為了獲取犀牛角(在傳統亞洲醫學中被認為很有價值),北白犀遭到獵殺,瀕臨滅絕。最後一批野生個體於2006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加蘭巴國家公園被殺害。

圖片來源:Hynek Glos/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