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淡水貽貝正走向滅絕——原因令人沮喪

數十種具有水過濾功能的物種正面臨消失的風險,這對依賴它們的每一個生物來說都是壞訊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給蕾切爾·梅爾兩個水箱,她會向你展示一些令人驚奇的東西。

“當我在節日做推廣時,我會把泥土、藻類之類的東西放進水箱裡,”來自弗吉尼亞州查爾斯市哈里森湖國家魚類孵化場的生物學家梅爾說。“然後我在一個水箱裡放一些淡水貽貝,告訴人們幾個小時後回來看看我。”

這幾個小時很重要,貽貝也很重要。“人們回來後會發現,有貽貝的水箱裡的水明顯更乾淨,”梅爾說。“我說,你更願意讓你的孩子在哪種水裡玩耍或飲用?這就是貽貝為你做的事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不幸的是,儘管北美淡水貽貝為我們的河流和小溪提供了服務,但它們現在需要一些保護力量。幾乎在它們被發現的任何地方,這種帶殼的雙殼貝類都在消失。美國300多種貽貝中,許多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還有更多正在等待類似的保護。像橙足丘背蚌、紫豆蚌、希金斯眼珍珠蚌和粉紅河蚌這樣名字古怪的美麗物種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部分原因是貽貝過濾的水也經常變得對它們有害。“我們的許多溪流不像以前那麼清澈了,”梅爾說。“隨著所有工廠、排放物、農業和人口的增長,我們的淡水貽貝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科學家並不總是確切知道氨等汙染物達到什麼程度會影響哪些貽貝物種,但我們知道的是,並不總是需要太多。“它們是非常敏感的動物,”梅爾說。“它們是我們淡水資源的煤礦裡的金絲雀——當水質出現問題時,最先開始消失的東西。”

貽貝還依賴於許多溪流中經常短缺的其他東西——魚類。你看,大多數貽貝物種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繁殖。為了創造下一代,成年貽貝會引誘附近的魚類——通常使用偽裝成魚食的肉質附肢——然後將幼蟲(鉤介幼蟲)注入魚體內,讓魚帶著幼體四處遊動,直到它們長大到可以回到水中並獨自生存。

這裡重要的是,並非任何魚都可以。大多數貽貝物種只與少數幾種魚類有這種寄生關係;其他物種只依賴於一種魚類。不幸的是,由於河流大壩、汙染、棲息地喪失和其他因素,這些魚類往往不再能為貽貝所用。這使得太多貽貝物種的繁殖手段有限或根本不存在。

弄清楚如何阻止所有這些瀕危貽貝滅絕並非易事。“北美有300個物種,”梅爾說。“它們不容易研究。它們都需要寄主魚。它們都有不同的生活史方面和不同的水質引數,它們可以在其中生存。因此,你有300個物種,它們有300種不同的需求,而我們常常不知道這些需求是什麼。”

除了生物學,這些物種還面臨著獨特的環境挑戰。“清理河流肯定比清理陸地更難,”梅爾說。“我們可以看到陸地和空氣中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並不總是看到河流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除非我們出去實際測試,否則我們不知道我們的水質是否糟糕。”

即便如此,要查明——更不用說解決——可能影響水質清晰度的任何因素也並非易事。“我的意思是,你談論的是數千英畝,”她說。“無論這數千英畝土地上發生什麼,都會影響到那條生活著那種貽貝物種的溪流。這些事情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尤其是作為生物學家,我們無法改變。你知道,我無法改善水質。”

汙染已經夠糟糕了。接下來可能會對貽貝更糟。“我們正進入乾旱、氣候變化、水溫升高——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她說。

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在圈養條件下繁殖貽貝。他們中的許多人正在向梅爾這樣的專家學習技藝,梅爾是一本新出版的書籍《淡水貽貝繁殖與恢復》(劍橋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的合著者之一。“現在有很多人開始生產貽貝,”她說。“我希望這本書至少能讓他們走上正確的軌道。”

梅爾補充說,她知道對這種知識庫的需求是存在的。“我們每年在西弗吉尼亞州國家保護培訓中心開設一個繁殖課程,每年我們的班級都滿員。”人們也全年與她聯絡。“我一直收到問題。『我開始養殖貽貝了,我該如何做這個和做那個?』沒有人需要從零開始。那裡有很多一直在做這件事的人,我想這就是我想表達的資訊:聯絡一些人來幫助你,讓你入門。”

當然,其中一些貽貝物種現在非常稀有,以至於設法找到一雄一雌並將它們與合適的寄主魚聚集在一起感覺令人望而卻步,如果不是幾乎不可能的話。另一方面,少數個體和一些魚類可以幫助將一個物種拉回正軌。“如果你得到一次幼蟲侵染,你可能會得到一千個幼體,”梅爾說。“在它們長大到足夠大之後,你可能會將500個放回河裡。那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我認為很多人現在都在關注繁殖,因為在很多情況下,這是最後的策略。”

如果貽貝回到更多的美國河流和小溪,很容易看到更清潔的水道系統的潛力。一些地方實際上已經在專門部署貽貝來幫助淨化水質。“一大片貽貝每天可以過濾數百萬加侖的水,”梅爾說。“這非常巨大。”

還有另一個支援當地貽貝的理由:“它們真的太神奇了,”梅爾說。她描述了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鳥翼珍珠蚌,它使用綠岸鏢鱸作為寄主魚。“這種貽貝伸出一個看起來像蝸牛的誘餌,帶有假觸角,”她說。反過來,鏢鱸喜歡吃蝸牛,並且有一個專門的嘴巴,用來吸食蝸牛肉。貽貝利用了這一點。當魚咬住誘餌尋找食物時,它會吃到滿嘴的貽貝幼蟲。生命迴圈仍在繼續。

這只是梅爾講述的眾多進化奇蹟之一,每個物種的描述都比上一個更令人興奮。她說,這就是貽貝重要的原因。“是的,它們可以淨化水質,這真的很重要。但對我來說,它們非常有趣、非常獨特,而這種多樣性正是大自然的偉大之處。我不想失去它。”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 2018年4月4日的 The Revelator

約翰·R·普拉特是 The Revelator 的編輯。作為一位屢獲殊榮的環境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奧杜邦》、《主機板》和許多其他雜誌和出版物上。他的“滅絕倒計時”專欄自 2004 年以來一直在持續刊登,涵蓋了與 1000 多個瀕危物種相關的新聞和科學。約翰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郊外,在那裡他發現自己被動物和漫畫家包圍。

更多作者:約翰·R·普拉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