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獅更接近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本週宣佈,非洲獅Panthera leo leo)可能值得根據《瀕危物種法案》獲得保護地位。該決定於11月27日發表在聯邦公報上,是對五個環保組織於2011年3月提交的請願書(pdf)的回應,該請願書認為,美國獵人對一個已經嚴重衰退的物種構成了重大威脅。

過去三十年裡,非洲獅的數量減少了約 50%。目前的估計表明,這種大型貓科動物的總數少於 35,000 只。

戰利品狩獵並非是對獅子最大的威脅——獅子還遭受棲息地喪失、叢林肉貿易、外來疾病、與牲畜飼養者的衝突以及通常是非法的獅子身體部位貿易,用於傳統醫學,其中大部分是由偷獵和走私助長的——但是,當您將這些數字加起來時,獵人的確對這些大型貓科動物產生了重大影響。根據去年請願書收集的資料,1999 年至 2008 年間,為了娛樂性戰利品狩獵目的,國際貿易了超過 7,000 件獅子身體部位,代表超過 5,600 只獅子。這些戰利品絕大多數是由美國獵人或代表美國獵人進口到美國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您更深入地研究這些數字,就會清楚另外兩個事實。首先,在非洲獅仍然存在的 20 個非洲國家中,有 16 個國家的狩獵活動處於不可持續的水平。其次,狩獵活動似乎正在增加。國際人道協會野生動物部門主任特蕾莎·特萊基在 11 月 26 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2008 年進口到美國的戰利品數量是 1999 年的兩倍多,也高於過去十年中的任何一年。

如果非洲獅被新增到瀕危物種名單中——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列入名單不會禁止美國人前往非洲狩獵獅子,但會阻止獵人將他們的戰利品帶回國內。環保組織表示,這種抑制因素將使狩獵這些動物的吸引力降低。

在戰利品狩獵之外,在同一時期,至少有 2,715 件來自野生獅子的身體部位——爪子、皮毛和頭骨——甚至活體動物也進行了商業貿易,至少代表另外 1,000 只動物。這些物品的大部分運往美國。如果獅子受到《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此類進口將不再被允許。

獵殺個體獅子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它們的死亡會在獅群中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當獅群中的雄獅被殺死時,獅群就會變得不穩定,容易被新的雄獅或雄獅聯盟接管,”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華盛頓特區辦事處主任傑夫·弗洛肯在本週的新聞釋出會上說。“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雙方的雄獅都可能受到致命傷。如果接管成功,九個月以下的幼獅很可能會被新的雄獅殺死,而雌獅可能會在保護幼獅時受傷或被殺死。”

《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將在美國國內產生一些其他影響。首先,未經特殊許可,將不再允許進口活獅子。私人擁有獅子仍然是合法的,但跨州銷售和運輸獅子將受到嚴格限制。正如弗洛肯在新聞釋出會上指出的那樣,食用獅子也將是非法的,這將阻止進口獅子叢林肉以及已經引起爭議的獅子漢堡的銷售,以及任何與傳統藥物相關的獅骨貿易。美國出生自由組織執行副總裁亞當·羅伯茨表示,迄今為止,在美國幾乎沒有後者的證據,儘管這在非洲是一個大問題。

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現在正在就將非洲獅新增到瀕危物種名單的提案徵求公眾意見(要發表評論,請訪問regulations.gov並輸入 Docket No. FWS-R9-ES-2012-0025)。在 60 天的意見徵詢期結束後,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將進一步審查將獅子列入名單是否合適。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照片:Meraj Chhaya 透過 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