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叢林之王正身處困境。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本週釋出的資料,非洲獅(Panthera leo leo)的數量在過去 21 年中下降了 42%。
該資訊來自 IUCN 紅色名錄的最新更新,該名錄繼續將獅子列為“易危物種”(比瀕危物種低一級)。這主要是因為保護工作已使波札那、奈米比亞、南非和辛巴威的獅子數量增長了 11%。這些南部種群大多生活在已達到承載能力且無法支援更多獅子數量的圍欄保護區內。
在這四個國家之外,情況並不樂觀。大多數其他國家的獅子數量都下降了,平均下降幅度為 60%。受打擊最嚴重的是西非獅子種群,該種群現已被列為極危物種。去年釋出的一項研究發現,西非 17 個國家僅剩下約 400 頭獅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獅子的威脅因其分佈範圍而異,但 IUCN 確定了幾個主要的下降原因。其中之一是,由於棲息地喪失和農業發展以養活非洲不斷增長的人口,許多獅子捕食的動物也在消失。這使獅子與人類的衝突程度大大增加。IUCN 發現,獅子捕食牲畜每年可能給肯亞牧場主造成 290 美元的損失,這在該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略高於 1,100 美元的國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損失。農民經常——並且根據 IUCN 的說法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死襲擊過他們的羊群或出於擔心它們將來可能會襲擊牲畜的獅子。
此外,日益增長的國際獅子器官貿易助長了偷獵和商業狩獵。根據 Born Free Foundation 的資料,2009 年至 2013 年間從非洲出口的獅子器官和整隻獅子的數量是前五年出口數量的兩倍。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這目前是合法的,該公約允許在某些許可證下進行獅子貿易。獅子骨骼用於傳統亞洲醫學,並且由於老虎的情況比獅子更糟,因此對獅子骨骼的需求不斷增加,以替代虎骨。
IUCN 指出,許多獅子種群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且生活在非洲一些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內。這些種群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然而,許多其他種群缺乏任何保護,並且無疑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減少,甚至消失。
Born Free 已呼籲 CITES 對獅子貿易實施更嚴格的限制,並呼籲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實施其逾期的承諾為非洲獅提供保護,該保護措施於去年十月宣佈。這兩項措施可能有助於減少貿易,但還需要額外的實地保護工作。IUCN 表示,許多區域保護戰略已經建立並正在發揮作用,但建議需要更多的政治意願和資金來拯救整個非洲的獅子。
先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照片由Diana Robinson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