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個保護組織聯盟週二提交請願書,要求將非洲獅(Panthera leo)列入美國《瀕危物種法案》(ESA)的保護物種名單,理由是美國人對狩獵運動和獅子製品(如獅皮地毯)的需求是導致這種大型貓科動物數量減少的主要因素。
該請願書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美國人道協會(HSUS)、國際人道協會(HSI)、生而自由美國(Born Free USA)、生而自由基金會(Born Free Foundation)和捍衛野生動物組織(Defenders of Wildlife)提交。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華盛頓特區辦公室主任傑夫·弗洛肯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叢林之王正走向滅絕,然而美國人仍在繼續為了狩獵運動而獵殺獅子。”“我們國家每年要為進口戰利品獵人帶回的獅子的一半以上負責。非洲獅真的有麻煩了,現在是停止這種毫無意義的殺戮和不可持續的做法的時候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雖然獅子難以計數,但據估計,在過去三十年中,種群數量下降了近 50%,這主要是由於不可持續的狩獵造成的。其他威脅包括棲息地喪失、疾病、叢林肉交易、在非洲傳統醫藥中使用獅子身體部位以及因獅子殺死牲畜而進行的報復性殺戮。目前的估計範圍為非洲還剩下 23,000 至 40,000 頭獅子,低於 1980 年估計的 75,800 頭。
根據這些組織的請願書(pdf),1998 年至 2008 年間,至少有 5,663 頭野生獅子在國際上為娛樂性戰利品狩獵目的進行交易,其中 64% 的戰利品被進口到美國。
弗洛肯在週二的新聞釋出會上說:“由於獅子的進化和生物學行為,戰利品狩獵對獅子尤其不利。”在貓科動物中,戰利品獵人傾向於瞄準體型較大、視覺上引人注目的雄性獅群領袖。領袖的死亡會使獅群變得不穩定,導致年輕的雄性為了爭奪統治地位而互相爭鬥,甚至互相殘殺。新的雄性領袖通常還會殺死獅群的所有幼崽,以維護其基因優勢,一些雌性可能會在試圖保護後代時死亡。“允許狩獵的國家獅子數量下降幅度最大,”弗洛肯說。
將獅子新增到 ESA 保護的物種名單中將禁止進口狩獵戰利品。弗洛肯說,這將“有望透過消除帶回戰利品的動機來減少對獅子的威脅”。將該物種列入名單還將禁止出售商業交易的獅子身體部位,如皮毛、爪子和頭骨,這些東西每個可以賣到數千美元。
捍衛野生動物組織負責保護專案的高階副總裁鮑勃·歐文說,ESA 的保護將透過提高人們對其困境的認識來進一步幫助獅子。“如果沒有《瀕危物種法案》,非洲野生動物的象徵可能會永遠消失,”他說。
美國人絕不是將獅子推向滅絕邊緣的唯一因素。非洲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長,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到 2050 年,人口可能達到 17.5 億。這給獅子的棲息地帶來了巨大壓力,獅子的棲息地已經縮減到不足其歷史範圍的四分之一。這也將加劇人獅衝突,獅子被視為對安全和繁榮的威脅,就像在美國經常看到狼一樣。
美國內政部長現在有 90 天的時間來評估將獅子列入 ESA 名單是否合理,12 個月的時間來決定是否提議列入名單,然後再用 12 個月的時間做出最終決定。
亞洲獅(P. l. persica)已受到 ESA 的保護。僅剩約 400 只該亞種獅子仍然生活在野外,全部生活在印度的單一森林中。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