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保護坦尚尼亞火烈鳥的計劃也鼓勵了非洲國家之間罕見的合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坦尚尼亞小火烈鳥 (Phoenicopterus minor) 的確切種群數量很難獲得,但估計數量在 150 萬到 250 萬隻之間。 這看起來可能很多,但近年來該物種的數量急劇下降,以至於 IUCN 在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這種鳥類列為“近危”。

數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源於人類在小火烈鳥在非洲的三個主要繁殖地造成的生態干擾,典型的例子是(後來被取消的)在納特龍湖建造蘇打灰採礦廠的計劃。 世界上至少 75% 的小火烈鳥在那裡繁殖,這使得該湖泊的健康對該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上週,坦尚尼亞宣佈了一項行動計劃,以幫助保護火烈鳥,不僅在其境內,還在鄰國境內。 該計劃是在英國劍橋的國際鳥盟的協助下制定的,包括對火烈鳥進行新的科學研究、管理當地水資源以及在非洲國家之間建立合作——這在該大陸是罕見的。

“在非洲,我們傾向於將物種和種群視為國家資產,”國際鳥盟肯亞內羅畢辦事處協調員肯·姆瓦特說。“即使在我們有像角馬這樣在國家之間遷徙的種群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合作。”

但火烈鳥行動計劃改變了這一點。“在管理火烈鳥種群方面,我們必須具有區域視角,”姆瓦特說。“我們同意鼓勵在整個火烈鳥分佈範圍內進行區域合作,包括坦尚尼亞和肯亞,那裡的湖泊提供了重要的繁殖地。我們還將與衣索比亞和烏干達合作。”

“當涉及到火烈鳥時,我認為我們更願意相互交談並確定優先行動,”姆瓦特說。“我們已經一直在努力溝通和合作,尤其是在我們制定計劃阻止蘇打灰工廠時。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中學習。”

姆瓦特說,行動計劃的其他方面包括“確保湖泊和周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得到維護”。 各國政府已同意審查水和其他資源是如何被開發的。 他補充說,湖泊附近的建築工地將接受“徹底的審查和戰略環境評估”。

科學研究也是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火烈鳥的瞭解非常少,尤其是在它們的繁殖需求方面,”姆瓦特指出。“它們什麼時候繁殖?它們需要什麼條件?在它們繁殖和覓食的湖泊中應該避免哪些變化?”

此外,這些東非國家需要確定其火烈鳥種群的規模,以便他們將來可以監測數量。

圖片:小火烈鳥,來自 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