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一份新報告,在埃克森·瓦爾迪茲號1989年石油洩漏事件發生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生活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的北方海獺 (Enhydra lutris kenyoni) 終於從該事件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洩漏事件本身估計導致該海灣中6500只海獺中的40%死亡,其中包括在事件發生後幾天內發現的871只動物的屍體。但這僅僅是開始。1990年和1991年發現了更多死亡的成年海獺,根據埃克森·瓦爾迪茲號石油洩漏事件託管委員會的資料,直到1993年,幼年海獺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該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監督威廉王子灣生態系統的恢復,資金來自災難發生後9億美元的民事法庭和解。該委員會將死亡率和緩慢的恢復歸咎於“長期暴露於碳氫化合物”之中,尤其是在海獺的覓食地。
美國地質調查局於1993年開始對威廉王子灣的海獺進行年度空中調查。那一年,研究人員在該海灣的主要部分統計了2054只海獺,在蒙塔古島上統計了335只,在奈特島上統計了75只,後者在石油洩漏期間遭受了特別嚴重的石油汙染。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些數字保持了相當穩定,但隨後種群數量大幅波動。1998年,主要計數躍升至3119只,但在一年後驟降至2475只。2002年觀察到另一次更大的驟降(2001年沒有計數),當時僅識別出1840只海獺。種群數量在2008年和2009年恢復健康,飆升至3958只,但在2011年下降了1000多隻。從那以後,數量穩步上升;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稱,去年海灣中主要海獺種群數量為4277只,奈特島上有139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種群數量本身並不是衡量恢復的唯一因素。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測試了海獺的多種基因表達,這些表達可以表明持續暴露於石油中。2008年捕獲和測試的海獺仍然表現出這些基因表達的高度跡象,但僅僅四年後捕獲的動物卻沒有。
科學家們還檢查了死亡的海獺。多年來,這些動物的死亡年齡往往比其他地方的海獺更年輕,但今天的死亡年齡率與其他種群的死亡年齡率相符。
超過20個不同的物種受到瓦爾迪茲號石油洩漏事件的影響。“儘管不同物種的恢復時間線差異很大,但我們的工作表明,對石油洩漏長期影響敏感的物種的恢復可能需要數十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生物學家布倫達·巴拉切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對於海獺來說,我們在2009年之前的幾年開始看到恢復的跡象,那是洩漏事件發生後的二十年,而2011年至2013年的最新結果與埃克森·瓦爾迪茲號石油洩漏事件託管委員會定義的恢復相一致。”
雖然現在認為這個北方海獺種群已經恢復,但整個亞種——可以在阿拉斯加南部海岸和島嶼上找到——仍然瀕臨滅絕,並受到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它們是與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遊弋的海獺不同的亞種。
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於1989年3月24日觸礁時,洩漏了估計1080萬加侖的原油。儘管其環境影響仍然臭名昭著,但它並不是一次相對較大的洩漏事件。相比之下,2010年深水地平線石油洩漏事件估計向墨西哥灣釋放了2.1億加侖原油。
相關報道:大眾科學在其檔案中發表了大量關於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洩漏事件及其後遺症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