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超過 740 種新近被認識到的鳥類物種被新增到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其中包括 13 種在滅絕後才被確認的物種。所有 13 種都已被宣佈滅絕。
已滅絕物種列表包括百慕大管舌鳥 (Pipilo naufragus)、留尼汪島織雀 (Foudia delloni)、賴阿特亞椋鳥(也稱為“烏利埃塔神秘鳥”,Aplonis ulietensis)、瓦胡島姬鶲 (Loxops wolstenholmei)、萊桑管舌鳥 (Himatione fraithii)、曼加雷瓦葦鶯 (Acrocephalus astrolabii)、阿吉甘葦鶯 (Acrocephalus nijoi)、小朱紅霸鶲 (Pyrocephalus dubius)、福斯特葦鶯 (Acrocephalus musae)、馬里亞納繡眼鳥 (Zosterops semiflavus)、考艾島鐮嘴管舌鳥 (Akialoa stejnegeri)、拉奈島鐮嘴管舌鳥 (Akialoa lanaiensis) 和帕甘葦鶯 (Acrocephalus yamashinae)。
根據 IUCN 的說法,所有這 13 種消失的鳥類物種——其中大多數之前被認為是亞種——都生活在島嶼上,很可能被老鼠和貓等入侵物種消滅。它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很久以前就消失了,直到現在才在 IUCN 紅色名錄上得到充分的分類。然而,其中幾種物種顯然在過去 50 年內消失了。例如,帕甘葦鶯最後一次被觀察到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在以其命名的馬里亞納群島上。另一種馬里亞納物種阿吉甘葦鶯在 1995 年之前就消失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滅絕事件都不應該令人驚訝,因為有關它們的詳細資訊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科學文獻中傳播。例如,萊桑管舌鳥在經過幾十年的分類學反覆修訂後,最終於 2015 年被美國鳥類學聯盟宣佈為一個物種。這種夏威夷鳥類,是之前被認為是亞種的物種之一,可能在 20 世紀初引入的兔子吃光了萊桑島的所有植被後滅絕,並且已被認為滅絕了幾十年。最近,研究人員宣佈小朱紅霸鶲(也稱為聖克里斯托瓦爾硃紅霸鶲)既是一個物種,也已滅絕,就在今年六月。
儘管如此,一次性宣佈 13 種滅絕物種的行為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們很可能不會是孤軍奮戰。IUCN 表示,在 742 種新近被認識到的鳥類物種中,有 11% 因非法貿易、不可持續的農業、伐木和入侵物種等因素而面臨滅絕威脅。
生物多樣性中心瀕危物種恢復主任洛亞爾·梅爾霍夫說,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了為什麼保護我們認為可能只是亞種或地方種群的動物至關重要。“拯救變種和亞種非常重要,因為未來新的科學可能會表明,它們實際上是完整的物種,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拯救它們,”他說。
IUCN 紅色名錄的這次更新還包括其他幾條壞訊息,其中許多已在“滅絕倒計時”中報道過。長頸鹿 (Giraffa camelopardalis) 因過度偷獵和棲息地喪失而被列為易危物種,而非洲灰鸚鵡 (Psittacus erithacus) 是森林砍伐和非法寵物貿易的受害者,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此外,加里曼丹芒果 (Mangifera casturi) 已被列為野外滅絕。藤棕櫚 (Eremospatha barendi) 僅在喀麥隆的兩個地點為人所知,已被列入極少使用的“極危(可能滅絕)”類別。
然而,這並非全是壞訊息。此前被列為滅絕的兩個物種已被重新發現。與此同時,其他幾種物種的保護狀況有所改善。這包括幾種島嶼鳥類,例如亞速爾群島牛 Finch (Pyrrhula murina)、聖赫勒拿鴴 (Charadrius sanctaehelenae) 和塞席爾繡眼鳥 (Zosterops modestus)——所有這些都證明,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支援,世界上的瀕危物種是可以拯救的。
先前在滅絕倒計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