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饒的珊瑚礁:是時候結束了

在對菲律賓佛得島水道進行考察期間,一個來自加州科學院的團隊進行了近1200次科學潛水,發現了大約100個新物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最富饒的珊瑚礁”追蹤了一支科學潛水隊的成員,他們試圖確定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的中心。西太平洋的“珊瑚大三角”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海洋區域,它是由大陸大小的棲息地、種群和群落組成的拼湊而成。考察科學家們正試圖準確地確定這個豐富的鑲嵌圖案中哪個部分生物多樣性最高,但他們的努力所承載的意義遠遠超過地圖上的一個簡單的點。一路上,他們將發現數十種新物種,訪問以前無人見過的潛水地點和深度,並更好地瞭解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因素,以及這些物種豐富的地區在維持健康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請參閱下文,檢視本系列所有文章的列表。

在為期七週的考察中,來自美國和菲律賓的近50名團隊成員探索了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物豐富度。他們對紅樹林和鰻草淺灘進行了取樣。他們檢查了海底,那裡幾乎只覆蓋著沙子和碎石,以及擠滿了五彩繽紛珊瑚的珊瑚礁。他們冒險深入到400英尺以下的深度,那裡光線稀少,奇異而足智多謀的生物在那裡找到了一種在限制條件下生存的方法。現在,這次考察已經接近尾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上週晚些時候,團隊的幾名成員暫時放下分析和處理他們最近的發現,以及計劃即將到來的研究旅行的工作,與《大眾科學》部落格編輯柯蒂斯·佈雷納德聊了聊他們對今年考察的看法,以及接下來的計劃。這次現場活動是谷歌科學展覽會空中直播系列的一部分,並邀請了特里·戈斯林納路易斯·羅查這兩位考察的科學負責人,加州科學院潛水專案負責人艾略特·傑西普,以及克里西·皮奧特羅斯基,她是科學院的藏品管理員之一,負責整理從野外帶回的標本和資料。如果您錯過了現場活動,您可以透過谷歌科學展覽會的YouTube頻道檢視錄製版本(嵌入在上方)。

在佛得島水道發現的一種壯觀的新種海蛞蝓。(圖片由特里·戈斯林納拍攝)

如果您關注了這個系列,您就會知道,科學家們在他們探索的各種棲息地中發現的東西簡直是壯觀的。壓倒性的生物數量和分層多樣性是每次潛水的共同主題。然而,新奇性似乎是人們最感興趣的。科學家們在像這次這樣的努力結束時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們發現了多少新物種?”

從阿尼洛附近暮光區採集的底棲櫛水母(梳狀水母)。(圖片由巴特·謝潑德拍攝)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這可能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這取決於一個人研究的分類群。例如,戈斯林納和羅查傾向於立即知道他們手中是否有一種新的海蛞蝓或魚類物種。相比之下,一種新的藻類,或海鞘,或剛毛蟲可能需要數月的仔細研究才能將其與其他已知物種區分開來。

所以,這就是我們在普林塞薩港的野外實驗室被打包並恢復其露天餐廳狀態幾周後所知道的:在這次考察中進行的近1200次科學潛水中,該團隊發現了大約100個新物種——隨著標本分析的深入和加強,這個數字可能會顯著增加。在從暮光區深度採集並透過行動式減壓艙帶上來的15條活魚中,每一條都存活了下來,並安全地到達了位於舊金山的科學院斯坦哈特水族館,在那裡它們正等待在計劃於2016年夏季舉行的新暮光區展覽中展出。還有少量奇異而色彩鮮豔的底棲櫛水母,它們已成為幾位水族館生物學家的意外寵兒。

一名暮光區潛水員和兩名支援潛水員在佛得島海岸附近減壓。(圖片由巴特·謝潑德拍攝)

總而言之,研究團隊收集了大約18,000個獨立的科學標本,這聽起來數量驚人。但是,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寫道的那樣,這些藏品,包括許多沒有顯微鏡幾乎看不到的生物,在體積或重量上並沒有增加多少。與這些標本在未來幾十年將提供的巨大科學價值相比,以及我們對這些動植物的知識和理解可能對保護最富饒的珊瑚礁和支援它們的棲息地產生的巨大影響相比,這個數字本身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您觀看了上面引用的影片直播,您就會短暫地瞭解到這些科學家對他們所做的工作是多麼熱情,您也會感受到跟隨他們進入野外和水下,親眼目睹他們的行動,並瞭解為什麼這種型別的研究如此重要,對我來說是一次多麼大開眼界的經歷。雖然團隊的每位成員都很高興結束一天的工作,並在一場漫長而疲憊的考察結束後回家,但他們都會告訴您,要了解和保護這個非凡的地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回來繼續探索地球上最富饒的珊瑚礁。

本系列的其他文章

最富饒的珊瑚礁:探索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

最富饒的珊瑚礁:沒有所謂的輕裝上陣

最富饒的珊瑚礁:分層生活

最富饒的珊瑚礁:共生社會

最富饒的珊瑚礁:一袋新物種

最富饒的珊瑚礁:深潛暮光區

最富饒的珊瑚礁:掠食者都去哪兒了?

最富饒的珊瑚礁:採集還是不採集?

Steven Bedard is senior science editor at the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A former field biologist who spent the early 90s chasing spotted owls and northern goshawks through the woods, he now writes and produces media about science instead of actually doing the research--it's way easier. Having written about archaeology, astrophysics, sleep science, genetic disorders and renewable energy, he's found a happier place covering stories about evoluti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from his home base in San Francisco's Golden Gate Park. Look for his wide-eyed observations from a number of strange and beautiful locations above and below sea level.

More by Steven Beda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