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暮光之城:火星時間第 4 天,又名“小菜一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透過探測車和衛星探索火星的研究人員必須適應這顆紅色星球上較長的一天。凱蒂·沃思,她的地球人能否適應火星上較長的一天?《大眾科學》撰寫的文章描述了睡眠模式改變的後果,她本人正在嘗試。關注她在本部落格上體驗“火星時間”的生活,看看它如何影響她的睡眠和行為。這篇文章是本系列的第二篇。

很明顯,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只是在抱怨,因為生活在火星時間裡簡直是小菜一碟。

當然,我是在開玩笑。我只進行了火星時間實驗的第 4 天,在這個實驗中,我試圖每天晚睡(晚起)40 分鐘,以模擬紅色星球 24.65 小時的節律。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太糟糕。我從第 1 天開始,按照我正常的睡眠時間表進行。因為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夜貓子,所以大約是凌晨 1:30 到早上 8:30。從那時起,我每晚都在推遲上床時間;昨晚的頭碰到枕頭的時間是凌晨 4 點,我把鬧鐘定在中午 12 點。

事實上,我是一個夜貓子,或者用喜歡使用術語的科學家的話來說,是“傾向於夜晚”,這在這個實驗中給了我明顯的優勢。普通人類的晝夜節律週期為 24.2 小時。(早期的研究表明,它的週期接近 25 小時,但這一說法已被駁斥,因為事實證明,最初研究中的受試者只是在睡前讀一些非常好的——而且光線充足的——書)。

如果我高中時的統計知識仍然有用,那麼我們當中有一半人的晝夜節律週期比平均值長——而且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週期越長,我們就越有可能熬夜看深夜節目。與此同時,晝夜節律週期短的人在艾爾·羅克精神抖擻地開始報道天氣時,已經慢跑完並打掃過浴室了。

那麼,一個人如何欺騙她的晝夜節律使其延長呢?在為這個實驗做準備時,我向許多專家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是:操縱光線、服用藥物並避免與人接觸。

首先,光線:對於我們體內對時間表敏感的程序來說,光明和黑暗是決鬥的指揮家。如果我們晚上看到更多的光線,早上看到更少的光線,那麼翻轉我們體內沙漏的手就會猶豫。

有很多精巧的工具可以幫助你重新設計你的正常光照,包括藍光燈箱像堡壘一樣的遮光簾,以及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電腦螢幕色調的軟體。但是,由於美國眾議院科學、空間和技術委員會的好心人告訴我,科學的嚴謹性直接來自地獄的深淵,所以我將使用錫箔紙、熒光燈泡和一次航班上空乘人員給我的免費眼罩。

另一個非常寶貴的工具:太陽鏡,這是哈佛大學睡眠科學家史蒂文·洛克利的建議。他建議我一醒來就戴上太陽鏡,當我穿衣服、吃早餐,甚至淋浴時都戴著,直到我準備好工作時,我才應該用明亮的光線喚醒我的大腦。

我不需要的工具:我的手機。哈佛大學睡眠科學家勞拉·巴格建議將所有電子裝置都從臥室裡趕出去。“我們知道,臥室裡每多一個電子裝置,你就會損失大約半小時的睡眠。人們會開啟電視或者聽到簡訊,然後起床回覆——你不希望有任何這些干擾。”

美國宇航局醫療官員和飛行外科醫生史密斯·約翰斯頓建議使用安眠藥和咖啡因的組合來改變作息。“如果我必須在午夜工作,我會在下午回家,看看我的家人,在 3 點鐘,我會戴上眼罩,服用大約 5 毫克的安必恩或索納塔,上床睡覺直到大約 10 點鐘,然後醒來感覺很好,”他說。“然後我會喝一小杯咖啡,去工作一整晚。”

美國宇航局工程師和科幻小說作家金特里·李自 1976 年維京任務以來一直參與每個探測車專案,他說關鍵是要盡一切努力減少你的非工作互動。“如果一個人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在南極洲生活,並且沒有其他生活,那麼在火星時間工作並不難,”他假設道。他說,當你的世界的其他地方與你的時間處於不同的星球時,就會產生摩擦。

“好奇號”任務飛行主管大衛·歐的經歷證實了李的話的智慧。在任務的第一個月,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也調整了他們的作息時間以適應火星時間。“對我來說比我的許多同事更容易,因為我可以在凌晨 4 點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飯,”他說。但是,一旦家人回到學校,這種優勢就消失了,他很快發現自己處於“永久的時差”狀態。

我自己也開始感到有點時差了。奇怪的是,我一直不覺得熬夜有困難,但是一旦時間到了,我就睡不著了。而且,我每天都會在鬧鐘響前至少一個小時醒來,這使我的每晚小睡時間都縮短到不足 6 小時。我們都可以連續幾天這樣做,但我懷疑這種遲鈍感正在準備爆發。

我想我所要做的就是說服我認識的每個人和我一起生活在火星時間裡。這應該很容易!

本系列先前文章

踏入暮光之城:第 1 天

 

Katie Worth is a freelance writer in Boston. She is author of Miseducation: How Climate Change Is Taught in America (Columbia Global Reports, 2021).

More by Katie Wort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