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質測繪對生物學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按:MSU中國古生物學考察隊是由蒙大拿州立大學地球科學系、恐龍古生物學教授Frankie D. Jackson和David J. Varricchio,以及中國杭州浙江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兼副館長金幸生領導的專案。這是該專案第二年派遣學生(主要來自小型初級學院和部落學院)前往中國進行古生物學工作。今年的學生目前正在中國研究恐龍蛋以及中國文化。

學生們在天納市南部的一個野外地點建立地層柱。(Josette Wooden Legs 攝影)。

地質學和我是新相識,所以當我發現我們要做地層柱時,我有一些疑問。地層柱到底是什麼,我該如何開始?我很緊張,因為我們小組裡都是聰明的古生物學和地質學專業的學生,他們真的懂行,而我只是一個最近轉專業的生物學學生,困惑地望著巨大的沉積物牆。所有路過我們路邊冒險的人似乎都和我一樣,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困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層柱小組由阿曼達、克里斯蒂和喬比組成。(Frankie Jackson 攝影)。

我們開始從我們下巴士的地方沿著路塹向天臺市南部走了不遠的路。第一步是確定哪一層是最後沉積的。就在之前,我們快速介紹/複習瞭如何使用布魯頓羅盤和雅各布杖。我仍然對這些不太自在,但在我的兩位組員的幫助下,我開始描述我能看到的所有特徵。

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新的蛋(儘管另一組在他們的區域發現了一窩!),但我們有很多其他資訊要記錄。我們記下了沉積物大小、分選、侵蝕特徵、走向和傾角、礫石大小以及良好地層柱的所有其他關鍵組成部分。我們正在研究的部分大約有四層,但隨後不知何故延續到了路的另一邊。

在好奇的旁觀者中,我們跋涉穿過馬路,爬到我們下一個區域的頂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公寓、雞舍、我們的研究夥伴,當然還有我們將要非常熟悉的沉積物層。與馬路對面相比,這些層非常清晰,儘管我們不得不不斷避免從山上摔下來,但我們開始進入良好的節奏。

喬比會描述每一層,然後我會將這些觀察記錄在我的野外筆記本中;克里斯蒂負責布魯頓羅盤。這些層非常重複,在不同的礫岩和泥岩之間交替,但有趣的是,一些泥岩層尖滅了。

我們不得不再次移動以找到下一層,最終情況發生了變化。仍然是泥岩和礫岩之間的相同交替,但這裡有劇烈的顏色變化,礫石大小的很大變化,以及最後一層的蹤跡。經過一整天觀察一層又一層,我們即將結束的事實幫助我們完成了任務。完成後,我們跳上巴士,前往我們的酒店,在那裡我們開始將我們的資訊整理成主副本。

各小組在漫長的一天野外工作後聚集在一起整理資訊。(Josette Wooden Legs 攝影)。

這是我再次迷失方向的另一點,起初我只是在那裡提供精神支援。在地層柱被繪製出來後,我終於添加了自己的貢獻;每一層的描述。我們畫出了圖案,就完成了!我們繪製了發現恐龍蛋的岩層,這將幫助我們解釋晚白堊世浙江中部的環境,當時恐龍漫步在這些盆地中。我不會說建立地層柱很容易,或者說我是專業的,但我絕對對整個過程更有信心了。

關於作者:阿曼達·雷格爾斯沃思目前是卡羅爾學院的學生,她在那裡學習生物學和地球科學的結合。她大學最初是學生物學的,但後來意識到她童年時收集和分析岩石的熱情從未消失。她沒有確定的職業規劃,但她正在考慮生物海洋學、與地球科學相關的工作或教學。在中國研究恐龍蛋的機會對她很有吸引力,因為它使她能夠研究在她學校無法獲得的東西,並變得高效且對科學方法更有信心。她也對其他文化感興趣,所以這是探索和結識一些了不起的人的絕佳機會。

此處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