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南極洲又是一個美好的一天,現在是發射ANITA的時候了!找到合適的日期很棘手。許多因素必須到位。為了探測中微子和宇宙射線,我們希望飛越南極洲東部的冰蓋。我們透過它們的無線電發射來探測這些粒子。光滑的冰面為無線電波以可預測的方式折射提供了很好的表面,而不是南極洲中部的山脈和崎嶇的海岸線。
一個極地渦旋,在12月初在南極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平流層風環。渦旋中的氣流決定了我們的飛行路徑。如果我們發射得太早,並且渦旋沒有正確建立,我們最終可能會飛過海洋,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希望儘可能多地獲得飛行時間,以最大化我們用於探測的曝光時間。
每天我們都會檢視美國宇航局準備的渦旋圖和預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旦渦旋開始運作,我們就等待天氣條件合適。風速必須低,低於10節,並且方向正確。發射氣球需要長達10個小時,所以天氣必須長時間良好。南極洲的情況變化很快。如果我們認為第二天上午10:00可能是個好的發射時間,我們會在當天早上2:00醒來並做好準備。我們發射探測氣球來測量風況。
經過六年時間的準備,ANITA的成功取決於接下來的幾天。所有的天線都最後一次連線。一旦美國宇航局宣佈我們“準備好飛行”,我們就不會再碰這個實驗,所以無法確定我們是否正確連線了所有東西。這導致了檢查、複查和三查。有效載荷的最後部分被塗成白色,以確保它們在飛行過程中不會太熱。
現在我們等待天氣配合。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嘗試了五次發射。裝配工從美國宇航局哥倫比亞科學氣球設施將ANITA帶到發射臺(稱為“推出”),並準備展開氣球。一旦氣球從箱子裡取出,就無法回頭,所以這時通常是CSBF氣象員做出關於是否發射的關鍵決定。
我們非常接近在12月14日發射,但在最後一刻颳起了大風。我們甚至有一位特殊的訪客來觀看潛在的發射。在飛行前幾個小時,一隻帝企鵝漫步到我們的設施!現在看到企鵝還為時過早,所以這真是個驚喜。
在等待發射期間,我們有機會檢視1970年發生的飛馬座飛機墜毀地點。當C-121星座(名為飛馬座)接近南極洲時,一場猛烈的風暴開始肆虐。飛機沒有足夠的燃料返回北方,因此它試圖在冰跑道上盲目降落。這是一次嚴重的撞擊,但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人員死亡,只有五人受了輕傷。殘骸儲存在靠近機場的雪地裡,現在被稱為飛馬座機場。這是一個非常酷的歷史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