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基皮亞高原:相機下的同類群相互作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野外工作進展順利:本週早些時候,我們在網格上度過了創紀錄的一天:一個上午捕捉到七隻食肉動物(外加一隻不幸的條紋地松鼠,只是為了多樣性)!這次捕獲包括我第一次捉到了一隻侏儒獴。我資料集中的物種數量正在緩慢但肯定地攀升……

中型捕食者釋放概念背後的基本概念之一——因此,也是我的專案——是共享棲息地的捕食者會因為某種程度的生態位重疊而以某種方式相互影響。這種重疊可能是飲食、空間、時間等方面的。當營養相似、同域的物種競爭資源時,我們說它們表現出“同類群相互作用”。

同類群相互作用通常分為兩大類。在干擾競爭中,不同物種的個體之間會發生直接的對抗性衝突。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獅子和鬣狗為了獵物而爭吵。相比之下,剝削競爭意味著物種透過利用當地資源來相互影響:例如,如果物種A擅長收穫某種獵物,那麼可能會減少物種B食用它的機會,迫使該物種要麼尋找替代食物來源,要麼轉移領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雖然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同類群相互作用確實發生,但要找到食肉動物(隱秘且通常是夜間活動的生物)之間遭遇的直接證據可能令人生畏。這就是為什麼當我這個週末在審查我的遊戲相機資料時,偶然發現這個精彩的相機序列時,我如此興奮的原因。

這是一隻白尾獴 (Ichneumia albicauda) 蹲在陷阱後面,而黑背豺 (Canis mesomelas) 則在對抗它。豺對著它叫了一會兒,然後從陷阱裡偷了一些誘餌而沒有進去(可惡!),然後跑掉了……只是又回來對著獴吠叫。然後,豺似乎有點貪婪地想獨佔誘餌,因為它衝進陷阱裡去取剩下的零食……當然,結果被抓住了。獴:1,豺:0。

當然,讓它們因為一個裝著煮雞蛋和炸牛肉脂肪的鐵絲陷阱而僵持,這種情況有點人為,但看到這兩個物種彼此互動仍然令人著迷。儘管豺的行為很滑稽,但獴從未動過。從我處理它們的經驗來看,白尾獴比豺兇猛得多,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豺從未真正越過陷阱來到獴的一邊……也許這表明誰的叫聲比它們的咬合更糟糕,反之亦然?

但是,吠叫或咬人並不能讓你擺脫陷阱,我懷疑豺可能已經後悔它的魯莽了……

今天早上我拆除了這個誘捕網(在雨中,但幸運的是有一群敬業的助手),並將在未來一週將其移至別處。我很快就會給你們帶來更多更新!

圖片:作者版權所有。

本系列之前的文章

萊基皮亞高原:肯亞的中型捕食者

萊基皮亞高原:我已經抵達

萊基皮亞高原:第一次偵察行動

萊基皮亞高原:什麼是中型捕食者?

萊基皮亞高原:中型食肉動物更新

萊基皮亞高原:祈雨舞和狗狗的興奮

Anne-Marie Hodg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her doctoral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Wyoming. She graduated from Auburn University in 2009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Zoology, including a concentration in Conservation/Biodiversity and a minor in Anthropology. During her years at Auburn, Anne-Marie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Alabama's first chapter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She completed her a Master of Science in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Wilmington in 2012, and has participated in field research trips in the southwestern U.S., Mexico, Belize, Ecuador, and Kenya. When she is not chasing carnivores at the equator, Anne-Marie blogs at Endless Forms on the Nature Network and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Ecology.com.

More by Anne-Marie Hod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