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博物館的驚人發現,易碎泥岩上的驚險救援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按:密歇根州立大學中國古生物學考察隊是由蒙大拿州立大學地球科學系、恐龍古生物學教授弗蘭基·D·傑克遜和戴維·J·瓦里基奧,以及中國杭州浙江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兼副館長金幸生領導的專案。該專案是第二年派遣學生(主要來自小型初級學院和部落學院)到中國進行古生物學工作。今年的學生目前在中國,研究恐龍蛋和中國文化。

學生們在天台當地博物館觀看鐮刀龍。(照片由喬賽特·伍登·萊格斯拍攝)。

星期一早上,我們把自己塞進一輛小巴,前往天台鎮。在聽了幾個小時的音樂,閱讀,屏住呼吸穿過無數隧道,當然還有睡覺之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在酒店安頓好之後,我們參觀了當地的博物館,在那裡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趣的漫畫,看起來很傳統的繪畫,但最重要的是恐龍化石和蛋。在參觀完博物館的其餘部分後,我們被護送到地下室,觀看董枝明的學生們正在研究的新的鐮刀龍,董枝明是中國最傑出的古生物學家之一。從那裡,我們沿著小山走到我們酒店的後面,參觀了當地的寺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天台當地寺廟。(照片由喬賽特·伍登·萊格斯拍攝)。

我們幾乎探索了我們能探索的寺廟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在一個小博物館內偶然發現了恐龍蛋。在所有可能找到蛋的地方,這是我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發現。

我們的小組前往野外。(照片由喬賽特·伍登·萊格斯拍攝)。

第二天早上,我們在當地一位農民的帶領下出發前往野外。第一個地點是一個建在山坡上的大型棚子,保護著原位(意味著仍在岩石中)的一堆鴨嘴龍骨骼。我們首先分散在山坡上勘探(尋找)蛋殼。

阿曼達和貝齊發現了第一塊蛋殼。(照片由喬賽特·伍登·萊格斯拍攝)。

阿曼達和我很幸運地發現了第一塊蛋殼;我們已經比去年的團隊做得更好了。這些蛋殼碎片是傷齒龍的,它們光滑且呈黑色,沒有裝飾,很像鳥蛋。黑色有助於蛋殼在紅色泥岩中突出顯示,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深入泥土中才能找到碎片,因為它們非常小。我們繼續沿著山坡移動,沿著蛋殼的蹤跡前進,希望能找到一個完整的正在風化的蛋;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幸運……在這個地點。

一個特別大的露頭構成了第二個地點。當我們都在露頭周圍爬上爬下時,漢娜設法最終到達了一個巖架上,下面有一點落差。岩石是易碎的泥岩,難以攀爬。過了一會兒,博物館的鄭文傑用他從周圍叢林中砍下的一根竹竿把她拉了上來;這真是一次驚險的經歷。

漢娜的驚險救援。(照片由喬賽特·伍登·萊格斯拍攝)。

在一個不那麼危險的方面,我們還設法找到了一些蛋殼碎片和一個可能的蛋,將在稍後進行挖掘。

前往下一個冒險! (照片由喬賽特·伍登·萊格斯拍攝)。

總的來說,這兩天幫助小組掌握了一些野外工作的基本原則。下一篇文章將講述我們在東陽野外工作的時間。希望您喜歡分享我們的冒險經歷。

關於作者:貝齊·克魯克是蒙大拿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她來自芝加哥,為了山脈和恐龍來到蒙大拿州。從小她就一直想成為一名古生物學家,最近決定從事教授的職業。在不太嚴肅的一面,她喜歡閱讀、跑步、騎馬和玩電子遊戲。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