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按:蒙大拿州立大學中國古生物學考察隊是由蒙大拿州立大學地球科學系恐龍古生物學專業的 Frankie D. Jackson 和 David J. Varricchio 教授,以及中國杭州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兼副館長金幸生領導的專案。該專案是第二年派遣學生(主要來自小型初級學院和部落學院)前往中國進行古生物學工作。今年的學生目前正在中國,研究恐龍蛋以及中國文化。
作為一名環境科學專業,輔修地質學和溼地管理的學生,去野外考察露頭是我非常期待的課程內容。我曾在冰川上徒步旅行觀看冰磧,也曾在時速 70 英里的狂風中跋涉觀看砂岩拱門和幽深的峽谷,但去垃圾填埋場觀看露頭並不在我的地質露頭觀光清單上。
Christi 在東永垃圾填埋場。(Josette Wooden Legs 攝)。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東永垃圾填埋場的露頭是金華組的一部分,幾年前曾是當地博物館恐龍挖掘的地點。那裡也曾發現過一些翼龍和獸腳亞目恐龍的足跡。因此,我滿懷熱情,期望找到一些恐龍級的酷炫的東西,並準備好踩到一些不太令人愉悅的嗅覺和視覺感受的東西,為當天的新的發現做好準備。巴士停靠在垃圾填埋場邊,我們學生們交換了一下眼神,迅速拿起包括相機、筆記本、筆和岩石錘在內的裝備,排隊下車。在穿梭於成堆的垃圾、岩石和偶爾出現的生鏽金屬碎片時,我心想“幸好我打了破傷風疫苗”。
尋找恐龍級的酷炫之物。(Josette Wooden Legs 攝)。
在探索了一段時間並找到方向後,我開始檢查更容易處理和更大的裸露巨石,令我欣喜的是,我看到了暴露的沉積構造,包括泥裂、不對稱波痕和蟲孔。在觀察越來越多的岩石後,我注意到在具有泥裂的表面上存在蟲孔的模式。這讓我假設,古環境可能包括一個低能量水沉積沉積物時期,隨後是一個乾燥時期,蠕蟲發現這是一個適宜的棲息地,然後裂縫和孔穴被風積沉積物填充。總體而言,這些沉積構造的儲存程度表明這是一個低能量沉積環境。
蟲孔。(Christi Lorang 攝)。
我繼續向由紅色交替層理的泥岩、粉砂岩和砂質泥岩構成的侵蝕懸崖方向探索,大塊岩石從巨石到小卵石不等,散落在垃圾填埋場中。我聽到遠處有人喊“發現恐龍足跡了!”
我費力地走向垃圾填埋場的中心,好奇心被激起,但不願讓興奮導致意外受傷。當我靠近時,我問 Josette 是誰發現了足跡。她笑著回答說:“是 Frankie 發現的。我們幾個人徑直走過了這堆岩石,Frankie 跟在後面,翻動了一些岩石,把手弄髒了,然後就發現了!” 事實證明,恐龍足跡是獸腳亞目恐龍的足跡。獸腳亞目恐龍有三個腳趾,像鳥類一樣是雙足行走的,並且與蜥腳類恐龍一起構成了蜥臀目恐龍。
Frankie 和獸腳亞目恐龍足跡。(Josette Wooden Legs 攝)。
我也發現了一些足跡,儘管它們更像是現代種類,而且還沒完全化石化
我也發現了一些足跡!但還沒完全化石化。(Christi Lorang 攝)。
關於作者:Christi Lorang 是蒙大拿西部大學三年級的學生,該大學位於蒙大拿州狄龍。她是一名環境科學專業,輔修地質學和溼地管理。在課後,Rob Thomas 博士隨意地向她介紹了這次出國去中國研究恐龍蛋的機會。在實驗室和實地環境中進行研究的機會將使她具備日後進行自己的科學研究的技能,並使她獲得合作研究的經驗。這些技能將有助於她申請研究生院。她覺得有很多不同的職業道路她想追求,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研究部分。
文中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