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海洋地球物理學家羅賓·貝爾正在領導一個南極探險隊,探索冰蓋下神秘的山脈。以下是她在《大眾科學》網站關於“兩極的未來”的深入報道中,關於該工作的第十次更新。
南極洲麥克默多站—我本以為轉過拐角會看到一臺機器在咔噠作響。結果,我遇到了一位冰川學家,他正有條不紊地掰斷一個又一個椒鹽捲餅。最早觀察到拉森B冰架解體的冰川學家泰德·斯坎博斯手裡拿著一個裝有幾個椒鹽捲餅和許多椒鹽捲餅碎片的硬塑膠袋。我忍不住問,進入野外真的那麼困難嗎?我們倆都開始神經質地笑著,心照不宣。我們倆都在努力啟動一項重大計劃,將科學研究推進到南極洲東部。有時,障礙似乎難以逾越。在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南極洲東部曾被穿梭車縱橫交錯,但自那時以來,除了主要基地之外,只有少數幾個專案發生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泰德將參加美國-挪威橫穿,而我將參加甘布林採夫山脈專案。他的專案一直在努力修復穿越車輛,使其達到以每小時約 10 英里的速度穿越大陸的條件。我正在努力讓兩個野外營地和兩架地球物理飛機執行起來。他的噩夢是傳輸失敗,我的噩夢則包括冰架上的輪胎爆裂到營地無法為飛機充電等問題。當我們登上極地高原時,我們倆都將與海拔的影響作鬥爭。
海拔對機器和人都構成問題,高原上的海拔對兩者來說都更難。大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結果是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必須補償空氣中減少的氧氣分子,而機器的運轉效率不高。在極地地區,地球自轉和極地寒冷溫度的影響加劇了這個問題。地球表面有一個凸起。在這裡,靠近南極的地方,我比在新加坡靠近赤道的地方離地心近了約 13 英里。
將我拉近地心的旋轉力也作用於海洋和大氣。全球海洋和大氣都與可變形介質的旋轉有關。最終結果是赤道的大氣比兩極多。我的氣壓手錶在這裡的海平面讀數為 978 毫巴;當我在我的帆船上坐在海平面時,平均讀數為 1,015 毫巴。這裡的壓力較低,這使得海拔問題更加突出。我們的營地海拔僅為 11,482 英尺,與科羅拉多州滑雪勝地的中間站高度相似。極地低壓使平均壓力接近 14,800 英尺,接近落基山脈的最高峰。人和機器都不喜歡在這種環境中工作。我們在科學研究開始之前非常小心地讓人適應環境。然而,為我們營地供電的發電機無法調整,只能以 40% 的效率執行。
一些機器現在正在高海拔地區工作。今天下午,美國-挪威橫穿車輛從南極進入視野,泰德和他的團隊接到電話,他們將在早上 8 點的航班上加入他們的行列。當他站在伯德海軍上將的畫像旁邊時,他所有的憂慮似乎都煙消雲散了。當被問及他對離開有什麼感受時,他跳了起來,這個動作更像百老匯的表演,而不是科學影片中的動作。
在小山上,兩個臨時的 10 千瓦發電機正在嗡嗡作響,它們將在 AGAP-S 執行爐灶並保持飛機溫暖。我希望很快能趕上早上飛往南極的航班,前往 AGAP-S。
照片由羅賓·貝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