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寫了關於研究紅毛猩猩行為的第一個任務:找到動物。在本文中,我將解釋第二個主要任務:追蹤它們。
首先,為了不破壞任何人對成為紅毛猩猩研究員的浪漫想象,但以我的誠實意見來看,大多數“追蹤”都很糟糕!一天從凌晨4點到5點之間醒來開始。研究人員和實地助手會抓起一杯至關重要的咖啡,然後帶著頭燈在營地裡跌跌撞撞地走動,當他們尋找打包的午餐、水瓶和裝置時,會晃到任何想睡懶覺的人。
最終,一旦每個人(通常是一名研究人員和一名實地助手)準備就緒,你們將以絕對的沉默(誰想在凌晨4點說話?)和蝸牛般的速度跋涉到叢林中。目標是在早上 5:45 之前到達紅毛猩猩的巢穴,趕在它醒來之前。然而,特別是當追蹤懶惰的頰墊雄性時,這通常意味著我們必須在黎明前的昏暗中等待長達一個小時(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小睡的好機會),然後才會有任何動靜。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偶爾,無論你多早到達,紅毛猩猩都已經醒了,並且在某處津津有味地吃東西,造成一種混亂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確切知道如何在黑暗中找到紅毛猩猩——但由於噪音,我們確切地知道它們在那裡!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作為一名研究人員,你的工作是從你的目標個體那裡收集行為資料。這意味著每兩分鐘你就要記下令人眼花繚亂的大量資訊:
實際行為的簡寫程式碼,幾乎涵蓋了每一種可能的變體
它在樹冠中的高度
任何正在被操作或吃掉的物品
母嬰接觸
群體大小和距離(如果一個群體之間的距離小於 50 米,則稱為“一個群體”,在此距離之下使用子區間:2 到 10 米表示“社交”,0 到 2 米表示“接觸”)
誰在領頭移動
以及個體之間的攝食容忍度
在特別基礎上,我們還會記錄所有社交活動、性活動、打鬥、玩耍和發聲,並填寫關於築巢的詳細清單。每隔 15 分鐘,我們還會採集 GPS 點用於測距,並繪製手繪地圖。
這聽起來可能像是要收集大量資料(單次觀察通常會填滿剪貼簿上的六頁左右),而且肯定需要一些練習,但最終你可以抬頭看樹,並快速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以及你該寫些什麼!
對所有紅毛猩猩研究人員來說,一個巨大的好處是,所有這些方法都在所有野外站點標準化了,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共享資料,並輕鬆地跨種群進行比較。這種標準化的好處在優秀的著作《紅毛猩猩:行為生態學和保護中的地理變異》中得到了展示,這本書綜合了紅毛猩猩生物學,比較了來自每個站點的資料,由該領域所有頂尖人物收集和分析,目的是開發一個理論框架,解釋不同種群之間形態、生活史和行為的變異。對我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無價的,也是我進行任何工作的首選書!
回到野外,一旦我們找到了紅毛猩猩並知道如何收集資料,剩下的就是追蹤這隻橙色的野獸了!這當然可能存在問題;有些動物不喜歡被追蹤,特別是如果它們還沒有習慣(即,習慣於研究人員)。這些個體將無休止地發出親吻聲,投擲樹枝,試圖向你小便,並且在頰墊雄性的情況下,偶爾甚至會衝鋒,但這實際上並不危險。
然而,動物通常會很快變得不那麼緊張,如果情況看起來有點過於緊張,我們通常會給它們留出一點空間。儘管如此,我們有義務跟隨它們去任何地方,這可能會導致我們被拖上拖下山坡,穿過河流,進入最棘手的植物叢中!實際上,這方面非常有趣,因為我可以參觀很多我原本不會遇到的研究地點,而且這也是非常好的鍛鍊!
當然,追蹤一隻在研究地點四處飛奔的個體,總比追蹤一隻只想睡覺的個體要好得多,例如懷孕的雌性。我相信所有的紅毛猩猩研究人員都有一個(最不)喜歡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個體醒來後,移動了 6 米到一棵榕樹旁,然後在肉眼看不到的高度吃了 14 個漫長而無聊的小時。
事實上,無聊可能是大多數紅毛猩猩追蹤的主要問題。動物相當一部分時間不在視野範圍內(當然,我們確實會嘗試調整自己的位置以避免這種情況),或者在休息或睡覺。再加上需要集中精力每兩分鐘記錄一次資料,一旦追蹤時間達到 10 小時左右,每個人都會在精神上崩潰,悶悶不樂地坐著,口頭上勸說紅毛猩猩築巢過夜,以結束追蹤並將我們送回營地。通常紅毛猩猩會在下午 5 點到 6 點之間順從地築巢,但有時會更晚,這可能會因黑暗而變得困難。
紅毛猩猩在大猿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們幾乎每晚都會築新的巢,而且經常在白天也築巢。這些巢是由摺疊大型樹枝在一起形成的扁平平臺,以蝴蝶圖案產生寬闊的樹枝末端基座。接下來,紅毛猩猩會將較小的、多葉的樹枝彎曲混合到其中,然後在最後透過將樹枝編織到床墊中來鎖定整個結構,形成一個摺疊到中心的堅固結構。
有趣的是,不同地點的紅毛猩猩會在巢中新增特殊的附加物,這可能表明這種築巢過程具有文化成分。這些特殊的功能似乎是為了舒適,包括枕頭(小樹枝,咬斷並放在巢的一端)、屋頂(用編織的樹枝鬆散地覆蓋)、毯子(鋪在身體上的多葉樹枝),甚至雙層床(巢上方的獨立平臺)!
一旦巢築好,我們就會以飛快的速度衝回營地(這讓我意識到我比我的印尼同事慢多少),準備享用美味的晚餐,併為第二天的追蹤做好一切準備。通常,我們會在一個月內對每隻紅毛猩猩重複此過程至少五天,最多十天。但是,如果動物離開研究區域或工作人員不足以追蹤,我們可能不得不提前放棄努力。
我希望我給人的印象是,追蹤通常是困難、漫長且枯燥的苦差事,這讓我每天都在想我是否應該研究一種更具社交性的物種!我絕對堅持所有這些,但誠實的真相是:美好的日子——當紅毛猩猩表現得非常社交化或表現出驚人的智慧時,當我們跟隨它們時,讓我們驚歎和歡笑,瞭解它們複雜的社會關係和個性時——絕對彌補了那些追蹤一隻獨自睡覺六個小時並移動 150 米的個體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