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日記:Dunsj m la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caption id="attachment_559" align="alignleft" width="300" caption="Dunsjömåla,一座典型的瑞典別墅,位於森林中央。"]

琳達的父親住在斯莫蘭,字面意思是“小土地”——不是因為這裡的東西很小,而是因為它歷史上是由幾個較小的、獨立的土地組成的。斯莫蘭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瑞典人往往對斯莫蘭有一種非常田園牧歌式的印象。這裡確實點綴著由白色鑲邊的紅色房屋以及穀倉、作坊和客房組成的小村莊。

又或者是因為卡爾·馮·林奈的植物學漫遊,他編目了瑞典數千種物種,他的故鄉是斯莫蘭Älmhult村。(也是瑞典大型連鎖店宜家創始人的故鄉。)又或者是因為瑞典民族英雄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勵志故事,故事背景設定在她成長的斯莫蘭風景中。無論如何,這裡都名副其實。你在這裡扔一塊長滿苔蘚、覆蓋著地衣的石頭,都會濺入鮮花盛開的湖泊或溪流中。Vitsippor 在這裡盛開,讓人難以不愛上瑞典的春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在19世紀遭受了嚴重的移民潮——斯莫蘭是瑞典向美國移民的最大輸出地,尤其是明尼蘇達州——但21世紀的斯莫蘭成功地吸引了我們一家人。這一切都始於琳達哥哥的家庭。他們離開了繁華的斯德哥爾摩城市生活,前往一個可以揚名立萬的地方。他現在是一位著名的瑞典攝影師,他的妻子是一位出版商和平面設計師。他們搬到森林深處之後,琳達的姐姐也很快跟了過來。為了更靠近家人和孫子孫女,他們的父親辭去了他在斯德哥爾摩水務設施管理部門工作了20多年的成功職位,最終找到了Dunsjömåla並使其煥發了生機。他的同事們認為他瘋了,或者正經歷中年危機。

現在我們也把家搬到了這裡,試圖在冉冉升起的斯莫蘭沿海地區安家落戶,完成了這個迴圈。這個地區從北部的Västervik延伸到南部的Kalmar。她家都聚集在中間的Oskarshamn周圍。這個地區似乎正在與傳統、自滿和創業精神作鬥爭。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許多企業已經倒閉並搬到了瑞典的其他地區,一些城鎮,尤其是較小的城鎮,主要依靠旅遊業來填補財政空缺。但是,Kalmar吸引了一所不斷發展的大學(Linneaus Universität),而Västervik則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時尚、具有創業精神的城鎮,而Oskarshamn則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

家庭只是我們從美國移民過來的眾多原因之一。Dunsjömåla,至少現在對我們來說是中心。這是一個位於森林中美麗的莊園,只能通過幾公里的土路到達。它不是我所認為的美國莊園的那種意義上的莊園——一座宏偉的豪宅,或一個農場——儘管它確實有一個穀倉,並且物業面積(不是土地面積)也差不多。但它是在非常鄉村的環境中的一塊土地上的一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通常都有自己的名字。事實上,到達這裡的地址只是莊園的名字,沒有街道號碼……也沒有街道。

[caption id="attachment_564" align="alignleft" width="300" caption="皮奇斯,美國澳洲野狗,在Dunsjömåla碼頭上欣賞風景。"]

這個名字來源於“dun”、“sjö”和“måla”,或者“下湖的地方”;順便說一句,那是羽絨,而不是方向。“Måla”是斯莫蘭非常特定的地名,它直接翻譯成“目標”,就像目的地一樣,但“måla”也意味著畫東西。就像許多語言中的許多單詞一樣,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含義。這個小湖有一個出口通往下游不遠處的一個更大的湖。我們已經用划艇探索了那個小小的岩石島嶼。上游通往一個小瀑布處的一座舊磨坊,那裡有一些2級激流。僅在斯莫蘭就有5000多個湖泊,所以你很可能住在其中一個湖泊的步行距離之內。當然,瑞典人所說的步行距離可能是幾公里。

在辭去工作併購買了Dunsjömåla之後,琳達的父親花了8個月的時間在這處房產上工作,同時尋找新工作。愛的付出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裡簡直完美至極。沒有仍然需要完成的小專案,只有維護工作和不斷地收集更多的木材來乾燥,以備明年冬天使用。這裡沒有熱水器,如果我們想洗個熱水澡,我們必須早點啟動燃木爐,耐心地給火加柴,直到溫度達到大約40攝氏度。之後應該有足夠的熱水供幾個人“快速沖澡”。

[caption id="attachment_565" align="alignright" width="225" caption="作坊穀倉(兩個穀倉中較小的一個)。我的家人住在閣樓裡。"]

不過,主屋本身只有1間臥室,所以我們睡在作坊穀倉上方的閣樓裡。有一個帶2張床的隔熱房間,孩子們睡在那裡。我們睡在他們門外的閣樓區域,那裡我們與外面森林世界的唯一屏障是大約一英寸厚的木頭和一些屋頂瓦片。是的,這裡很冷,但我們有一張舒適的床和厚厚的羽絨被,所以實際上還不錯,很像露營。而且,沒有什麼比早上5點在充足的光線下醒來,聆聽數十種鳥類的晨鳴,呼吸著來自數量幾乎無限的松樹、橡樹和樺樹的~0攝氏度的新鮮氧氣更令人神清氣爽的了。

今日瑞典語詞彙:Skogen (skoog-en) - 森林,Våren (vor-en) - 春天,Logen (Lohg-en) - 穀倉。

* 所有照片均由琳達·澤爾尼奧拍攝。地圖來自維基百科圖片。

About Kevin Zelnio

Kevin has a M.Sc. degree in biology from Penn State, a B.Sc. in Evolution and Ecology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and has worked at as a researcher at several major marine science institutions. His broad academic research interests have encompassed population genetics, biodiversity, community ecology, food webs and systematics of invertebrates at deep-sea chemosynthetic environments and elsewhere. Kevin has described several new species of anemones and shrimp. He is now a freelance writer, independent scientist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 living near the Baltic coast of Sweden in a small, idyllic village.

Kevin is also the assistant editor and webmaster for Deep Sea News, where he contributes articles on marine science. His award-winning writing has been appeared in Seed Magazine, The Open Lab: Best Writing on Science Blogs (2007, 2009, 2010), Discovery Channel, ScienceBlogs, an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among others. 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enjoying the company of his wife and two kids, hiking, supporting local breweries, raising awareness for open access, playing guitar and songwriting. You can read up more about Kevin and listen to his music at his homepage, where you can also view his CV and Résumé, and follow him twitter and Google +.

ResearchBlogging.org Editor's Selection Posts on EvoEcoLab!

More by Kevin Zelni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