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檔案館:(篩子)尺寸很重要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caption id="attachment_479" align="alignleft" width="300" caption="看!篩子!"][/caption]

看這個篩子。

它是海洋生物學家的最好朋友,可以節省數小時的分類時間,並使我們能夠量化生態系統。實際上,你可以在McMaster-Carr,野外生物學家眼中極樂世界般的商店,以僅僅 40-50 美元的價格買到這些神奇的工具。好好照顧這些小傢伙,它們可以用上好幾代研究生!我個人更喜歡 500 微米的網孔尺寸,但通常放在 64 微米網孔的上面,因為它能濾掉所有那些該死的帽貝(Scheißeschnecke!!)。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帽貝總是把事情搞砸,在熱液噴口生態系統中,有非常多的帽貝。在 2002 年,Governar 及其同事在華盛頓州附近的胡安·德富卡海嶺的管蠕蟲群中,發現每平方米有多達近 10 萬個半釐米長的“混蛋”。分類數以萬計的帽貝可能非常枯燥,當你發現一些不是帽貝的東西時,那通常是默默喜悅的時刻。

不過,我在底部使用的篩子尺寸是最重要的。這是我的截止尺寸。本質上,我的意思是我會忽略任何可以透過這個尺寸孔洞的東西。理想情況下,這個尺寸應該儘可能小,但 我經常受到我的同事在過去的研究中使用的篩子尺寸的限制。這很重要,因為我們的結果需要相互比較。任何方法上的失誤都會使關於模式和過程的廣泛比較變得不那麼具體,並削弱研究的背景。因此,解釋也受到篩子的限制。

Gage 及其同事在 2002 年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方法學論文,描述了篩子尺寸對深海群落特徵的影響。來自本文的左圖清楚地表明,對於基於篩網尺寸的 2 個獨立的箱式取芯樣本,生物量、個體數量和物種數量顯著增加。透過從 500 微米網孔縮小到 250 微米網孔,回收了大約 20 個以上的物種。20 個物種不是一件小事,特別是當它佔你樣本的近 20% 時。這很容易決定你的處理是否具有顯著效果。

在 2009 年的論文中,Pavithran 及其同事更進一步,詢問被篩子篩選的動物型別是否重要。他們在印度洋使用箱式取芯的重複樣帶,研究了 200 微米網孔尺寸差異(在 500 微米和 300 微米之間)對錶徵生活在海洋沉積物中的 7 個非常不同的動物類群的影響:線蟲、多毛綱蠕蟲、類蝦(一種甲殼綱動物)、橈足類動物的一個科、等足類動物、雙殼類動物和紐形動物(另一種蠕蟲狀動物)。

作者發現,生物量差異最大的是多毛綱動物,使用 500 微米網孔時生物量減少高達 90%,其次是線蟲生物量減少 78%。但是,生物量的減少並不一定意味著網孔尺寸之間存在的物種減少。畢竟,可能是少數幾個優勢物種的較小個體被保留在較小的網孔上。然而,在 Pavithran 的研究中,情況並非如此。較小的網孔保留了 66 個物種,而較大的網孔僅保留了 40 個物種。此外,較小網孔篩子上的個體數量幾乎是原來的兩倍。總的來說,他們發現僅從一個簡單的方法選擇中就損失了 43% 的物種。

這對解釋意味著什麼?如上所述,設計研究的重要事項之一是確保你的工作可以與其他人的工作相比較。但是,如果其他研究人員一直忽略動物群落的某個尺寸部分,你是否應該繼續忽略它?小型底棲生物學家會非常響亮地回答:不!事實上,他們會認為,大多數底棲生物研究都是完全錯誤的,或者充其量是具有誤導性的,因為它們忽略了海底一個潛在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一些最好的營養物質迴圈者就在 200 微米以下的尺寸級別中。在過去 50 年的密集深海研究中,可能有半數的深海物種被拋棄了!然而,事實仍然是,沒有足夠的分類學家來描述它們全部,尤其是小型底棲生物學家中的一小部分。

參考文獻

Gage, J., Hughes, D., Gonzalez Vecino, J. (2002)。篩子尺寸對估計深海大型底棲生物樣本中的生物量、丰度和多樣性的影響。《海洋生態進展系列》225, 97-107。DOI:10.3354/meps225097

Govenar, B, Bergquist, D.C., Urcuyo,I.A., Eckner, J.T., Fisher, C.R. (2002)。來自胡安·德富卡硫化物單體建築的三個Ridgeia piscesae組合:結構不同,功能相似。《海洋生物學雜誌》43, 247-252

Pavithran, S., Ingole, B., Nanajkar, M., Goltekar, R. (2009)。篩子尺寸在深海大型底棲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海洋生物學研究》5 (4), 391-398。DOI: 10.1080/17451000802441285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 Deep Sea News

About Kevin Zelnio

Kevin has a M.Sc. degree in biology from Penn State, a B.Sc. in Evolution and Ecology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and has worked at as a researcher at several major marine science institutions. His broad academic research interests have encompassed population genetics, biodiversity, community ecology, food webs and systematics of invertebrates at deep-sea chemosynthetic environments and elsewhere. Kevin has described several new species of anemones and shrimp. He is now a freelance writer, independent scientist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 living near the Baltic coast of Sweden in a small, idyllic village.

Kevin is also the assistant editor and webmaster for Deep Sea News, where he contributes articles on marine science. His award-winning writing has been appeared in Seed Magazine, The Open Lab: Best Writing on Science Blogs (2007, 2009, 2010), Discovery Channel, ScienceBlogs, an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among others. 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enjoying the company of his wife and two kids, hiking, supporting local breweries, raising awareness for open access, playing guitar and songwriting. You can read up more about Kevin and listen to his music at his homepage, where you can also view his CV and Résumé, and follow him twitter and Google +.

ResearchBlogging.org Editor's Selection Posts on EvoEcoLab!

More by Kevin Zelni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