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欺詐與“粗糙科學”之間的連續統一體:迪德里克·斯塔佩爾的欺詐內幕(第五部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現在是最後一次審視 尤迪吉特·巴塔查吉在《紐約時報雜誌》上發表的精彩文章(2013年4月26日發表),文章內容是關於社會心理學家和科學欺詐者迪德里克·斯塔佩爾。我們已經研究了 斯塔佩爾為捏造有說服力的“結果”而採取的策略斯塔佩爾的不當行為他培訓的研究生造成的特殊危害,以及 懷疑存在欺詐行為的學生和同事舉報斯塔佩爾的前景的擔憂。最後,讓我們看看斯塔佩爾案件給他的科學界——也許也給其他科學界——帶來的一些令人不安的教訓。

巴塔查吉寫道:

在11月底,各大學在聯合新聞釋出會上公佈了他們的最終報告:斯塔佩爾至少在他的55篇論文以及他的學生撰寫的10篇博士論文中犯有欺詐行為。學生們沒有罪責,即使他們的工作現在受到了玷汙。心理學領域也受到了指責,調查結果表明,斯塔佩爾的欺詐行為長期未被發現,是因為“普遍存在一種對研究和資料粗心、選擇性和不加批判的處理文化”。 報告指出,如果說斯塔佩爾應完全為捏造事實負責,那麼他的同行、期刊編輯和該領域頂級期刊的審稿人也應為讓他逍遙法外負責。委員會將幾種做法確定為“粗糙科學”——濫用統計資料、忽視不符合預期假設的資料,以及不顧科學依據追求引人入勝的故事。

“粗糙”這個形容詞似乎很寬容。我採訪過的幾位心理學家承認,這些更常見的做法中的每一種都與斯塔佩爾的全面捏造一樣是故意的。 每一次當科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岔路口時,都會做出選擇——一條路指向真相,即使真相枯燥乏味,另一條路則引誘研究人員走向更美好、更引人注目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可能完全是假的,或者只是部分真實。委員會在報告中描述的研究文化中最令人不安的可能是欺詐行為的充足機會和誘因。“餅乾罐放在桌子上,沒有蓋子”,斯塔佩爾曾這樣對我形容。那些懷疑同事有欺詐行為的人可能會傾向於保持沉默,因為舉報可能會付出代價。

斯塔佩爾如此長時間逍遙法外的關鍵在於他對該領域社會學的敏銳理解。“我沒有做奇怪的事情,我從來沒有說過讓我們做一個實驗來證明地球是平的,”他說。“我總是檢查——這可能是出於狡猾的操縱性思維——實驗是合理的,它遵循了之前的研究,它只是每個人都在等待的額外一步。” 他總是廣泛閱讀研究文獻以產生他的假設。“這樣它才是可信的,並且可以論證這是你唯一能找到的合乎邏輯的東西,”他說。“每個人都希望你新穎和有創意,但你也需要真實和可信。你需要能夠說這是全新的和令人興奮的,但考慮到我們目前所知的,這是非常有可能的。”

像斯塔佩爾這樣的欺詐行為——事後看來是厚顏無恥和粗心大意的——與資料修飾和選擇性報告實驗相比,可能對科學的完整性造成的威脅較小。那位支援兩位學生舉報人的年輕教授告訴我,調整結果——比如一旦結果證實了假設就停止資料收集——是一種常見的做法。“我當然可以看到,如果你以更微妙的方式去做,就更難被發現,”荷蘭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阿普·迪克斯特惠斯告訴我。 他補充說,該領域正在持續努力糾正斯塔佩爾欺詐行為暴露出來的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粗體強調為後加)

如果這份報告的作者是正確的,那麼心理學領域在這裡以多種方式失敗了。首先,他們不夠懷疑——既對斯塔佩爾所謂的發現,也對 他們自己的先入之見——以至於未能及時阻止斯塔佩爾的捏造行為。而且,他們自己也經常從事註定會誤導人的做法。

也許這些做法並沒有上升到徹底捏造的程度。然而,它們也沒有達到嚴謹和 intellectually honest 科學方法的水平。

對於這些有問題的研究方法選擇,可能有很多解釋。

可能有些從事“粗糙科學”的心理學家對統計學或者對什麼是對假設進行適當嚴格檢驗缺乏很好的理解。本質上,這是基於無知對錯誤方法論的一種解釋。然而,這很可能是應受譴責的無知——心理學研究人員有積極的責任去學習他們應該瞭解的關於統計學和假設檢驗的知識,並利用可用的資源來確保他們在這方面不是無知的。

我不知道改進統計學教育的努力是否是“為糾正斯塔佩爾欺詐行為暴露出來的問題而持續努力”的一部分,但我認為它們應該是。

報告譴責的寬鬆方法論的另一種解釋在引用的段落中有所暗示:也許心理學研究人員讓他們自己對研究結果的直覺強度驅動了他們的方法論。也許他們無意識地偏離了方法論的嚴謹性,轉而採用選擇性取樣和濫用統計資料等,因為他們內心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鑑於這種信念,他們當然會拒絕那些沒有產生“正確”答案的方法,而贊成那些產生“正確”答案的方法。

在這裡,這種解釋也不能作為藉口。科學家的職責不是將強烈的直覺視為真理,而是尋找證據——尤其是可以證明直覺是錯誤的證據。優秀的科學家應該警惕自己被直覺愚弄的情況。嚴謹的方法論是她用來避免被愚弄的工具之一。來自同事的有組織的懷疑是另一種工具。

從這裡開始,解釋逐漸轉向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粗心大意負有更大責任的領域。如果你理解如何正確地檢驗假設,並且如果你足夠警惕你的直覺的誘惑力,那麼你可能從事“粗糙科學”的另一個原因似乎是為了讓你的結果看起來不那麼模稜兩可,更確定,比實際情況更有說服力,無論是對你的同事還是對其他人(評估你的終身職位或晉升案例的管理者?公眾?)。明知故犯地提供關於你的結果有多好的誤導性圖片就是撒謊。這可能比迪德里克·斯塔佩爾的全面捏造程度要輕微一些,但仍然是不誠實的。

當然,科學家(像其他人一樣)有很多理由試圖將謊合理化,認為它並沒有那麼糟糕。也許你真的需要比你獲得的更有說服力的初步資料才能獲得資助,否則你將無法支援研究生。也許你需要讓你的結論看起來更強有力,以滿足你提交稿件的期刊中出了名的難搞的同行評審員。也許你即將因你所在領域的顛覆性見解而獲得認可(如果你能拿出實證結果來支援它),或者在重要發現方面擊敗競爭研究小組(如果你能說服你的同行,你擁有的結果確立了該發現)。

但也許所有這些藉口都將科學記分置於優先地位,從而損害了科學知識的構建。

科學應該是一項旨在建立關於世界的可靠知識體系的活動。你不能將這與撒謊調和起來,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你的同事撒謊。這意味著致力於這項任務的科學家必須避免小謊言,並且他們必須採取認真的自覺步驟來確保他們不對自己撒謊。任何其他行為都有可能破壞整個專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