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倫理教育:考慮道德品格是固定的假設。

本週我一直在寫關於 STEM* 學科中偶爾出現的對必修倫理課程的抵制。 這種抵制的一個原因是人們認為,一旦過了某個(大學前的)年齡,就無法教一個人變得有道德。我之前的文章指出,有大量的研究表明 [...]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週我一直在寫關於 對 STEM* 學科中偶爾出現的必修倫理課程的抵制。 這種抵制的一個原因是人們認為,一旦過了某個(大學前的)年齡,就無法一個人變得有道德。我之前的文章指出,有大量的研究支援倫理教育作為一種干預措施,以幫助人們更合乎道德地行事。

但是,正如我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人們認為道德品格在二十多歲時就已固定下來的直覺非常強烈,以至於人們並不總是相信實證研究對這個問題的說法。

因此,作為一個思想實驗,讓我們假設,到了二十多歲,你的道德品格就固定了——那時你要麼是有道德的,要麼是邪惡的,倫理教育對此無能為力。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期望科學家如何回應那些行為不端的其他科學家或科學學員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可以推測,科學家們會希望識別並永久清除科學部落中不道德的成員。 在固定性格假設下,清除必須是永久性的,因為我們有理由期望行為不端的人會再次行為不端。

如果我們認真對待這一點,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在測驗中作弊或為實驗報告編造資料的大學生都應該被禁止進入科學界,並且每一個被抓到犯有科學不端行為(或任何倫理失誤,即使是那些遠未達到偽造、篡改或抄襲程度的失誤)的成年科學家,都將永遠被逐出科學部落。

但這根本不會發生。 即使是研究誠信辦公室的科學不端行為調查結果,通常也不會導致終身禁止獲得聯邦研究資金。相反,他們通常會導致在有限的時間內實施行政處罰,通常是幾年,而不是幾十年。

而且,我不認為對於那些行為不端的人不採取“一擊出局”的政策,是因為科學部落的成員被一些天真的樂觀外部力量(如政府、納稅公眾或倫理學教授)所阻礙。 這也不是因為科學家認為在科學實踐中說謊、作弊和偷竊是可以接受的;人們普遍認為科學不端行為會破壞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構建的共享知識體系。

在處理社群中行為不端的成員時,科學家們通常的行為好像第一次違規和重複違規之間存在有意義的區別。 如果科學家們真的信奉固定性格假設,這是沒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這與人們也許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被改造而不是簡單地從社群中清除的假設非常吻合。

當然,科學部落認為有些情況是完全不可救藥的,但是許多人認為,那些早期被發現行為不端的博士生或早期職業科學家可能是可以改造的。

如何成功地改造一個行為不端的科學家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而且科學家們似乎不願多談這個問題。 大學、資助機構或研究誠信辦公室等政府實體的行動是懲罰的一部分,但懲罰與改造不是一回事。與此同時,目前尚不清楚個別行動在阻止未來不道德行為方面是否有效。

如果說培養一名科學家需要一個村莊的力量,那麼改造那些偏離道德實踐道路的科學家可能需要科學界的一致努力。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討論這方面的一些挑戰。

______

*STEM 代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