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科學主張(或者,我們必須相信科學家說的話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我們注意到主要由非科學家組成的公眾可能會發現自己被要求信任科學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眾成員通常無法掌握所有的科學知識。但這並非非科學家獨有的問題——一旦科學家觸及他們專業知識的邊界,他們最終不得不以某種程度的信任和懷疑來對待其他領域科學家的知識主張。(在特定情況下,正確的信任和懷疑的混合比例是多少,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但並沒有一個方便的公式可以計算出來。)

我們是否處於這樣一種境地:在我們自身狹隘的專業領域之外,我們要麼必須堅持不可知論,要麼必須相信別人的話?如果我們無法直接評估資料,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沒有好的方法來評估提出主張的科學家所指向的資料的可信度?

這為科學新聞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與其說是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不如說是它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只有受過訓練的科學家才能評估科學主張的可信度(並且可能只在一個人受過訓練的特定科學領域),這可能會將科學新聞業簡化為僅僅釋出新聞稿,或者報道科學家的社交活動、時尚品味等等。或者,如果公眾期望科學記者不僅傳播各位科學家提出的知識主張,而且還代表我們做一些評估工作——從人群中篩選出可信的主張和可信的科學家——我們可能會想象,優秀的科學新聞業需要廣泛的科學訓練(並且我們可能需要為要報道的每個專業科學領域配備單獨的科學記者)。

在一個媒體機構更有可能削減科學部門而不是擴大科學部門的時代,將我們的希望寄託在大量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科學新聞記者身上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

我不認為我們評估科學可信度的前景有那麼糟糕。

科學知識建立在經驗資料之上,資料的細節(哪種資料與手頭的問題相關,我們實際上可以收集哪種資料,哪種技術更適合或更不適合收集資料,我們如何區分資料和噪音等等)在不同的科學學科中,以及在這些學科內的不同研究領域中,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然而,在所有領域科學家用來比較他們的理論和他們的資料的基本推理模式中,存在共性。其中一些推理模式可能相當複雜,甚至可能是非直觀的。(我猜想某些型別的機率或統計推理可能屬於這一類。)但其他的將是教授“科學方法”時強調的推理模式。

換句話說,即使我無法評估別人的原始資料來直接告訴你它的含義,我可以評估資料被用來支援或駁斥主張的方式。我可以識別邏輯謬誤,並將它們與有效的推理例項區分開來。而且,這是一個擅長批判性思維的非科學家(無論是記者還是閱讀新聞報道的公眾成員)也可以評估的事情。

判斷科學可信度(或缺乏可信度)的一種方法是審視科學家提出的論點的邏輯結構。有可能判斷論證是否與經驗資料具有正確的關係,而無需親自深入研究這些資料。可信的科學家可以闡述

  • 這是我的假設。

  • 如果假設為真,這是你期望觀察到的。另一方面,如果假設為假,這是你期望觀察到的。

  • 這是我們實際觀察到的(以及我們為控制其他變數而採取的步驟)。

  • 這是根據這些結果,我們可以對假設說些什麼(以及以何種程度的確定性)。

  • 這是我們想要做的下一個研究,以便更加確定。

而且,不僅資料與從中推斷出的結論之間的邏輯聯絡對於熟悉科學方法的科學作家來說看起來是合理的,而且對於其他科學家來說也應該看起來是合理的——甚至對於可能更喜歡不同假設或不同實驗方法的科學家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使某事物成為好的科學的是它的認識論——即資料被用來產生和/或支援知識主張的過程——那麼即使科學家可能不同意這些知識主張,他們仍然應該能夠將所涉及的推理模式識別為適當的科學。這提出了我們可以要求可信的科學家展示的另外幾件事

  • 這是我們意識到的(已發表和未發表的)可能破壞我們發現的結果。

  • 這是我們在評估我們自己的結果時如何認真對待他們的批評(或暗示的批評)的。

如果推理模式是適當的科學的,為什麼所有科學家不會對知識主張本身達成一致?也許他們考慮了不同的資料集,或者他們對提出問題時做出的一些假設存在分歧。這裡需要注意的重要一點是,科學家可以彼此不同意實驗結果和科學結論,而不會認為對方是糟糕的科學家。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資料和對話將解決分歧。但是優秀、聰明、誠實的科學家可能會有分歧。

這並不是說穿實驗服的人中沒有思維草率的人。事實上,抓住草率的思維是你希望對科學的良好總體理解能夠幫助某人(比如科學同事或科學記者)做到的事情。當然,在這一點上,最好有後援——例如,其他科學家可以給你他們對推理模式的解讀。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一位科學家——特別是那些“公開”談論科學的人(無論是對記者、其他科學家還是具有科學素養的公眾)——表現出草率的思維,那將傾向於損害他或她的可信度。

你可能還可以對科學家的可信度進行其他型別的評估,而無需成為他或她所在領域的專家。檢查一篇科學論文,看看引用的來源是否支援論文引用它們所聲稱的主張,這是評估可信度的一種方法。確定科學家是否可能受到僱主或資金來源的偏見可能更難。但是,我懷疑許多科學家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些擔憂,並將加倍努力來建立他們的可信度,他們會非常認真地對待他們可能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的可能性,並嚴格地測試他們的假設,以便他們能夠回答可能的異議。

更難的是很好地瞭解那些以正確的邏輯結構呈現證據和解釋,但實際上捏造或偽造了證據的科學家的可信度。對那些看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保持警惕可能是一個好的策略。此外,一旦科學家被發現有這種不當行為,完全有理由不再相信他或她說的任何話。

科學愛好者傾向於喜歡的事情之一是,它是一條通往知識的途徑,至少在潛在意義上,對我們任何人都是開放的。它利用我們可以透過感官獲得的經驗資料和我們的理性思維能力。碰巧的是,經驗資料變得非常複雜,在我們試圖觀察的世界中的事物和我們用來觀察它的感官器官之間通常存在大量的技術。然而,這些理性思維能力仍然是科學知識構建的核心。這些能力需要仔細培養,但至少在初步近似的程度上,它們可能足以幫助我們區分做好科學的人和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