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是複雜的,他們構建的社會結構(包括但不限於教育機構、工作場所和專業團體)也是如此。
因此,用來解釋人類個體和集體行為和選擇的適當的因果故事必然是複雜的。幾乎不可能存在單一原因起所有作用的情況。
然而,有時候,人們在編造因果故事時似乎會失去思路。例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關注先天心理差異的目的不是為了轉移人們對歧視女性的關注。研究清楚地表明,這種歧視是存在的——除其他外,女性在同等工作崗位上的薪酬似乎更低。這也不意味著兩性之間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坦率地說,事實恰恰相反。這也不意味著女性或男性要為自己的屬性承擔責任。
相反,重點是歧視女性並不是造成性別差距的唯一原因。隨著我們對性別差異瞭解的加深,我們建立了更好的理論來解釋科學領域兩性分佈不均的情況。科學總是暫時的,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歧視的影響可能比人們想象的要弱,而先天的性別差異可以解釋很多問題。
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種說法,即“即使我們消除了歧視女性的現象,科學領域仍然會存在性別差距”——換句話說,先天性別差異的因果力量足以造成性別差距。
對於這一說法,我想提出以下建議:
1. 絕對沒有理由不去努力消除歧視女性的現象;無論是否存在其他難以改變的原因,這種歧視似乎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並且會對那些遭受歧視的人產生負面影響;
2. 在不存在歧視女性的情況下,科學領域是否仍然存在性別差距是一個實證問題;考慮到人類及其社會結構的複雜性,心理學中的對照研究是對現實生活的建模,抽象了很多細節*,當我們在建模的真實現象中真正落即時,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讓我們透過消除歧視女性的現象來解決歧視女性到底有多重要的問題。
_____
* 這不是心理學獨有的問題。所有對照實驗都在抽象細節。這就是控制變數的全部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