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最近迷上了“狗狗玩耍”,這可以說是冬季最好的愛好之一。我最近介紹了狗狗更喜歡哪種玩具(答案是:新玩具,儘管舊玩具也可以煥然一新),以及一個不幸的發現,即當狗狗“玩得不對勁”時,可能是你的問題,而不是它們的問題。但是玩具和人只是玩耍的一部分。關於狗狗之間的玩耍這個龐大的話題,我還沒有說過任何內容!
別擔心!一篇關於狗狗之間玩耍的新研究剛剛在本月發表在《行為過程》(Behavioural Processes)雜誌上,作為開放獲取犬類行為特刊的一部分。這項研究的重點是一種你可能已經見過無數次的特定行為——玩耍時翻滾到背部。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有些違反直覺的結論,如果你像我在狗公園聽到的聊天的人們一樣,你可能對它的含義並不完全清楚。
在我們開始介紹這項新研究之前,調查狗狗玩耍時的行為意味著什麼並非新鮮事。例如,你可能聽說過遊戲訊號,它可以幫助區分玩耍和非玩耍。遊戲訊號有助於表達類似“嘿,當我剛才咬了你的臉時,我不是真的要咬你的臉。這只是為了好玩。看!這是一個鞠躬禮,以進一步說明。這裡一切都只是玩耍!”之類的意思。遊戲訊號——比如誇張的、彈跳的動作,或者呈現“遊戲表情”——啟動或維持玩耍,並且它們出現在可能模稜兩可的行為——比如咬、撲倒或騎跨——或者任何可能被誤解為“不是玩耍”的行為周圍。遊戲訊號強化了“哇呼!我們不是在打架!我們是在玩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並非所有在狗狗玩耍時出現的行為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今天,西奧多(Theodore),或者簡稱泰奧(Teo)將展示我們感興趣的玩耍行為。在將他的玩耍技巧帶給國際觀眾之前(他有自己的Facebook頁面,與西奧多一起玩耍),泰奧是從第二次規模最大的跨州鬥狗突擊行動中解救出來的367只狗狗之一,那次行動發生在2013年。他目前與他的四條腿兄弟姐妹以及北卡羅來納州韋弗維爾洛爾動物行為中心的Trish McMillan Loehr,理學碩士,CDBC,CPDT-KA一起過著非常不同的生活。泰奧喜歡玩耍,用家居用品創作藝術品,以及回收利用。
閒話少說,這是西奧多和他“妹妹”莉莉慢動作玩耍的影片(莉莉正在發出慢動作恐龍的聲音)。
西奧多展示了許多出色的玩耍行為,但利斯布里奇大學和南非大學的克里·諾曼及其同事的新研究重點是“翻滾到背部”。他們的問題可能是你曾經想過的:當一隻狗狗在玩耍時翻滾到背部,那意味著什麼?這是否表明它像人一樣認輸或尖叫“叔叔”那樣屈服,還是它實際上是“一種在持續玩耍序列中採用的戰鬥策略”?
翻滾到背部通常被視為一種屈服姿態,可以“阻止主動攻擊”。被動屈服描述的是個體自願或“自發地[翻滾]到背部”。在1967年《美國動物學家》(American Zoologist)雜誌上發表的經典論文中,魯道夫·申克爾將被動屈服描述為“[表達]某種程度的膽怯和無助”。就像舉起雙手或揮舞白旗一樣,被動屈服被認為可以防止攻擊。
有些人認為,即使在狗狗玩耍時表現出翻滾,它仍然是關於“防止攻擊”的。從旁觀角度觀察玩耍的狗狗的主人常常更進一步——更多時間仰臥的狗狗被貼上“順從”或“服從”的標籤,而位於上方的狗狗則被貼上“支配”的標籤。這些標籤通常符合人們對狗狗的世界觀以及關係中的不對稱性。
如果在玩耍過程中翻滾意味著不同的含義呢?諾曼和她的同事著手調查玩耍期間翻滾的意義和功能。他們想知道“翻滾到背部並採取仰臥姿勢”是“屈服行為”並有助於阻止後續攻擊,還是“出於戰鬥目的而有策略地執行”,以徵求玩耍、避免玩耍咬傷(防禦性動作)或進行玩耍咬傷(攻擊性動作)。
研究人員收集了兩種不同情境下狗狗玩耍的資料:階段性玩耍,其中一隻中等體型的雌性犬與33個新的不同品種和體型的玩耍夥伴配對,以及20個YouTube影片,其中兩隻狗狗一起玩耍——一半的影片包括體型相似的狗狗,另一半包括體型相對不同的狗狗。
為什麼要翻滾?
首先,並非所有狗狗在玩耍時都會翻滾。這在階段性玩耍中尤為明顯,只有9個夥伴在玩耍時翻滾。在YouTube影片中,40只狗狗中有27只翻滾,並且翻滾發生在體型相似和體型不同的配對中。如果你的狗狗不是玩耍時會翻滾的狗狗,那麼你並不孤單。
對於確實翻滾的狗狗,這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檢查了所有翻滾的例項,以檢視它們是否與屈服有關——減少玩耍、保持被動或由“較小或較弱”的夥伴執行——或者是否與玩耍的互動性、戰鬥性有關,其中翻滾發生在“發起攻擊(攻擊性)、躲避頸部咬傷(防禦性)、在潛在夥伴面前翻滾(徵求)或在非社交環境中翻滾(其他)”之前。
研究結果非常明顯:兩個玩耍夥伴中較小的一方並不比較大的狗狗更可能翻滾。此外,“大多數翻滾是防禦性的,248次翻滾中沒有一次是屈服性的。”這裡有一張圖表供你們這些視覺型學習者參考
但是一旦它們仰臥,也許這就是屈服開始的地方?例如,一隻狗狗可能會仰臥以避免頸部咬傷,然後一動不動地躺著,這暗示著被動屈服。但這並不是狗狗們所做的。研究人員報告說,“沒有狗狗在回應夥伴的接近或攻擊性行為時翻滾,也沒有在其背部保持被動。”相反,就像你在西奧多的影片中看到的那樣,這位神奇的玩耍狗狗一旦仰臥,就會阻擋並向它們的夥伴發起咬擊。
這意味著什麼?
想知道狗狗為什麼會做它們所做的事情似乎是一種國際性的消遣。但是假設狗狗在玩耍時翻滾到背部相當於說,你“用力過猛”或者“好吧,這輪你贏了!”似乎是一種誤解。在某些情況下,翻滾到背部肯定與恐懼或化解或防止攻擊有關,但這項新研究提醒我們,“翻滾”和許多行為一樣,並非只有一個普遍的含義。相反,玩耍時翻滾通常只是嬉戲。我想西奧多也會同意的。
2015年1月13日,晚上9:00 更新
我很高興有這麼多人討論這項研究!以下是關於翻滾和狗狗玩耍的一些更重要的觀點
1) 當兩隻狗狗在玩耍時,翻滾最常促進玩耍。例如,仰臥的狗狗經常與另一隻狗狗進行嬉戲的格鬥,進行或躲避頸部咬傷,或進行張嘴猛撲。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玩耍中的翻滾是玩耍打鬥的一部分(意味著“打鬥”本身是嬉戲的,而不是真正的打鬥)。重要的啟示是,玩耍時翻滾是關於玩耍,而不是像《每日郵報》的頭條新聞錯誤地宣稱的那樣,是關於“攻擊性”的。
2) 另一種思考玩耍中翻滾的方式是將其視為一種自我設限的行為,因為它有助於不同體型或社交能力的狗狗一起玩耍。自我設限對於玩耍至關重要,它意味著狗狗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它自身的行為。例如,在玩耍過程中,狗狗不會全力咬傷,較大的狗狗可能會翻滾,以便較小的狗狗可以跳到它身上或咬它。《
狗狗的內心世界:狗狗如何觀察、嗅聞和認知》一書中,亞歷山德拉·霍洛維茨描述了這種行為:“一些最大的狗狗經常把自己摔在地上,露出它們的肚子讓它們較小的玩伴啃咬一會兒——我稱之為自我放倒。”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的一些資料表明,體型較大的狗狗更可能[翻滾]。”自我放倒可能是一種促進玩耍的自我設限行為。
——–
參考文獻
Horowitz A. (2008). Attention to attention in domestic dog (Canis familiaris) dyadic play, Animal Cognition, 12 (1) 107-118. DOI: http://dx.doi.org/10.1007/s10071-008-0175-y
Norman K., Pellis, S., Barrett, L., & Henzi, S. P. (2015). Down but not out: Supine postures as facilitators of play in domestic dogs, Behavioural Processes, 110 88-95. DOI: http://dx.doi.org/10.1016/j.beproc.2014.09.001 (此處開放獲取)
Schenkel, R. (1967). Submission: Its Features and Function in the Wolf and Dog, American Zoologist, 7 (2) 319-329. DOI: http://dx.doi.org/10.1093/icb/7.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