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1996年,資深訓犬師簡·唐納森(Jean Donaldson)與沃爾特·迪士尼展開了一場“戰鬥”。唐納森在她著作《文化衝突:理解人與狗之間關係的一種革命性新方法》的開頭解釋說,人們仍在接受一個虛構的、沃爾特·迪士尼版本的狗狗。按照迪士尼的說法,狗狗“非常聰明,有道德感,能夠計劃和執行復仇,解決複雜的問題,並且理解沃爾特家中物品的價值。” 沃爾特·迪士尼對狗狗,以及對一般動物的刻畫,往往缺乏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湧現的大量豐富的動物行為研究成果。布魯托不是一隻典型的狗狗,旅鼠也不會自殺(暫時,讓我們迴避關於高飛是不是狗的討論)。
唐納森撰寫《文化衝突》時,犬類行為和認知研究領域剛剛起步。如今,動物行為和認知期刊充斥著對家犬及其野生同類的研究。我開玩笑說,學術期刊《動物認知》應該改名為《狗狗認知》,因為它發表了大量的狗狗研究(我知道這個笑話並不好笑,所以這裡有一些敲門笑話)。
但是,即使面對關於狗狗行為、認知、學習和有效訓練技術的新發現,為什麼家犬仍然被過度簡化?這是我上週在捷克共和國的奧洛穆克學術電影節上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個為期六天的國際專案,將科學傳播和科學電影結合在一起。在我的演講中,我提醒聽眾,媒體對狗狗研究的解讀並不總是來自於研究本身。這裡有一個例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3年,麗莎·霍恩(Lisa Horn)和她在維也納的聰明狗實驗室的同事們,研究了犬-人關係中一個被稱為“安全基地效應”的特定部分,這個概念最初是在20世紀中期在人類嬰兒和他們的母親之間進行研究的。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在依戀物件(即母親)在場的情況下,嬰兒更有可能探索、調查並與新的環境互動。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認為,“安全基地效應是依戀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對於平衡正在成熟的嬰兒對世界的探索以及與照顧者保持親近至關重要”(Horn et al. 2013)。
去年,維也納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狗狗的“安全基地效應”。他們發現,像孩子一樣,狗狗在主人在場時表現出更多的探索行為,並且更傾向於操作玩具,從而支援了主人可以為狗狗提供“安全基地”的觀點。
當出現這樣的研究時,研究人員和愛狗人士都應該豎起耳朵。我和我的同事需要考慮到,在我們研究期間,主人的在場與否會影響狗狗的行為,主人甚至會影響狗狗的動機,並最終影響測試結果。如果狗狗的主人留意,他們會發現“安全基地效應”正在發揮作用。例如,想象一下一隻狗在商店外等待某人出來。許多狗狗在“等待模式”下根本不感興趣與任何人或任何事物互動;甚至一隻松鼠也可能完全被忽視(有時)。
當我在商店外看到一隻狗等待一個走進商店的人時,我也會進入等待模式。我知道當它們的主人不在視線內而在商店裡時,那隻狗對我感興趣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當那個人回來後,並且在狗狗有機會說“你好!很高興你回來了!”之後,狗狗更傾向於探索環境,這可能包括我!是的,我在衡量一隻狗是否會飛奔過來並用它自己的特殊方式說“你好!!!你是誰?!我可以聞聞你的胯部嗎!?!”時會考慮安全基地效應。
媒體對此項研究有不同的看法。《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其報道的開頭寫道:“把我們的狗當成我們的嬰兒對待,事實證明,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霍恩等人(2013)並沒有調查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狗——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複雜的問題,其他的研究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這項研究調查了狗如何“對待”主人。《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評估並不符合霍恩的研究,並且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研究和一般的研究過程。該報紙選擇了一個有趣且細緻的話題——當主人在場或不在場時,狗狗行為的差異——並將其歸結為一個不準確的“狗狗=兒童”的簡短說法。就這樣,我們又回到了簡·唐納森在1996年談到的“過度簡化的狗”的說法。
如果最終研究結果會被錯誤地推銷,那麼研究的意義何在?犬類科學領域為狗狗提供了一個極其複雜的視角,有時可能會質疑我們認為真實的事實。有時,研究結果可能會證實我們假設的內容。無論如何,科學探究都是關於我們在前進過程中學習。當媒體透過回到過度簡化的說法來低估狗狗(和我們)時,這是一種遺憾。
~~~
圖片:布魯托在星際貿易站外進行見面會,洛倫·哈維爾(Loren Javier) Flickr 知識共享
參考文獻
Horn L., Huber L., Range F. & Dornhaus A. (2013).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ure Base Effect for Domestic Dogs – Evidence from a Manipulative Problem-Solving Task, PLoS ONE, 8 (5) e65296.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5296.s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