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你讀到“自然”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
也許你想象一片黑暗的樹林,陽光穿過樹葉到達斑駁的地面,畫眉在歌唱,花栗鼠在跳躍。也許你透過長滿草的沙丘,看到磯鷸在海浪中來回奔跑,偶爾停下來瘋狂地啄食沙子。或者,也許你看到一片覆蓋著積雪的雪松林,鹿在細細品味樹皮,䳷在樹枝上倒掛著。
在這些景象中,有沒有人類的身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人類通常將自然視為與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分離的實體。我們可以透過露營旅行來穿越自然,甚至帶上望遠鏡來更好地分析這個對我們來說如此陌生的空間。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我們去公園是為了逃離城市,儘管我們認識到這些空間不是真正的“自然”,而是為了讓我們最大限度地享受而修剪出來的。
這兩個世界之間的鴻溝是一種謬論。它的前提是,在我們入侵之前,生態系統是靜態的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用建築物、煙塵和垃圾取代了它們。但是,雖然我們的城市肯定會取代以前的環境,但它們也創造了新的生態系統。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都與這些系統密切相關。
城市生態學和進化研究的興起致敬了這種觀點:即,儘管我們妄想支配地位,但其他生物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填充程度與我們對它們的影響一樣大。但這還不夠深入。在當前版本的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仍然扮演著雕塑家的角色。這重提了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即我們與聖經中提出的其他生物體截然不同。
在某些方面,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醫學的出現主要使人類能夠逃脫自然選擇的控制。社會和人口過剩消除了傳遞基因和增加數量的生物學需求。畢竟,我們現在有其他方法來擴充套件我們死後的個人影響力,有意識來克服我們的生物學驅動力,以及各種消遣來填補我們的時間。
將人類與生態系統隔絕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們從當地食物鏈中脫離出來,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中。人類不再在身體上受環境的束縛以滿足日常需求,而是透過看不見的路徑在全球範圍內聯絡起來。但這仍然提出了關於生態系統如何運作的相當有限的觀點。它們的基礎不僅僅是食物鏈,而是物種和生物體之間無數的相互作用。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來強調,不僅人類如何影響其他生物體,而且它們如何影響我們,我們至少可以開始將我們人類重新融入更大的生態系統。
環保主義可能是我們最接近重新融合的方式。追溯我們食物的來源,或考慮二氧化碳排放、過度捕撈或皆伐的影響,需要將人類視為更廣泛的物種相互作用系統中的參與者。但是,最終,我們仍然回到舊的套路。雖然環保主義的核心是為我們自己使用而保護資源,但大多數訂閱者將其表達為一種為了自然本身的利益而照顧自然的願望,因為我們關心自然。瞧,人類中心主義的分離再次抬頭。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如何將自己重新融入到我們周圍的生態系統中?這並不容易。我已經為此努力多年了。我主要嘗試思考圍繞我的生物體如何影響我的生活,無論多麼間接,以及我的決定反過來如何影響這些生物體——永無止境。其中一些想法相當基本。我們為鴿子提供食物,它們透過吃我們的垃圾來清潔我們的街道。(認真地說: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些隨處可見的居民,城市會多麼骯髒。)白足鼠,在卡爾·齊默關於城市進化的最新文章中重點介紹,傳播種子,如果沒有植物,我的生活將不會那麼清新,而且會熱得多。
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步驟;我願意承認這個想法仍在進行中。因為,最終,通常我對這些生物體唯一能想到的影響是……我(和我的同類)允許它們繼續存在。
關鍵可能在於更大規模的思考。去年九月《紐約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強調了我們在我們認為最荒涼的地區中生物體的多樣性,並暗示城市是一個更加綜合的生態系統。(感謝埃裡克·海登伯克)
城市生態學家現在被反饋迴圈的觀點所吸引,即城市中被汙染、混亂的自然開始影響整個東北地區的自然。這就是發生在布朗克斯種植的鯡魚成為緬因灣藍魚的食物,或者在史泰登島 NRG 種子庫中生長的罕見樹木被種植在賓夕法尼亞州時的情況。但它也以不太有預謀的方式發生。我們在鳥類遷徙路線中看到了反饋迴圈,這條路線從艾利池塘公園延伸到新羅謝爾威卡吉爾鄉村俱樂部的溪流上的小溼地,然後向上穿過哈德遜河谷進入佛蒙特州。或者在連線揚克斯的勒努瓦保護區、熊山州立公園和卡茨基爾森林保護區的野生動物走廊中。或者在連線各個行政區和縣的昆蟲的綠化屋頂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慢慢地將谷歌的城市衛星檢視從灰色和黑色變成塵土飛揚的綠色。
放大視角將城市中做出的較小決定置於更大的背景下,將城市生態學與更大的生態系統動力學聯絡起來。河流中過濾水中汙染物的貝類使我在哈德遜河畔小路上的腳踏車騎行更加愉快,這是肯定的。但它們也提高了進入海洋的水的質量,為了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我消費的海鮮,增加了魚類數量。
而且,更進一步,我們可以考慮城市的地質。構成布魯克林這些房屋的岩石來自哪裡?該地區現在看起來怎麼樣,它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岩石是在多少百萬年前形成的?它由什麼礦物質組成,它們是什麼時候在太空中形成的?非營利性研究組織更新世之友,其出版物地質城市是我焦急等待的,它有一些答案
在去展望公園的路上,我們經過了成堆的三疊紀砂岩。這些堅固的(字面意義上的)地質構造塊被安裝在街道上,作為城市標誌性的“褐砂石”。這種岩石有 2.5 億到 2 億年的歷史——那是恐龍時代之前。褐砂石是公園坡最常見的建築之一,但我們通常忘記了,當居住在這樣的空間時,我們生活在深層時間的物質性之中。
更大的地質背景——追溯到宇宙的形成——幫助我將自己置於生命歷史和更大規模生態學的背景中。雖然我們人類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建造了這些城市,但我們仍然受到地球更大規模的運作及其所蘊含的生態系統的束縛。
但我仍然不滿意。仍然困擾我的一件事是,儘管我一直在宣講人類中心主義,但它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我盡力以整體的方式向自己重新闡述這個世界,而不是以我們人類為中心點。我將繼續每天戰鬥,當我走到地鐵站,在草地上小睡,或坐在我家門前的臺階上敲打我的筆記型電腦鍵盤時。但是,最終,人類是這個星球上真正的行動者和塑造者。隨著文明的變遷,生態系統也在發生變化,而在目前的這個時間點,改變它們的力量主要掌握在人類手中。所以也許我才是那個妄想的人。也許,就目前而言,我們對白足鼠或我家街道兩旁的樹木的最大影響是它們持續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