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經歷了幾次蟬的爆發和目睹了幾輪新聞界對蟬的報道後,你可能會認為我已經見慣不怪了。關於質數迴圈和氣候變化,進化和食譜的文章。我甚至在2011年也加入了這場討論,思考為什麼蟬的大量出現似乎對鳥類種群沒有幫助。所有這些關注當然是理所應當的:蟬是一種迷人的動物,我們只能短暫地體驗到它們。
但不知何故,在所有這些報道中,缺少了一些東西:一部囊括它們地上生命週期的延時影片。我從未見過若蟲從地下鑽出來的鏡頭,它們被烏龜和螞蟻吃掉的鏡頭,以及它們大米大小的幼蟲從樹枝上鑽出的洞中掉落,然後重新鑽入地下的鏡頭。
多虧了塞繆爾·奧爾,2013年我終於看到了這一切。他釋出了一個精彩的7分鐘預告片,這是他計劃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你可以熱情地在Kickstarter上支援——我似乎無法停止觀看。(說真的,在過去的五天裡,我已經看了將近10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它提醒我,儘管我們抱怨蟬的噪音,但我們實際體驗到的蟬的生命週期是多麼的少。我們看到若蟲的蛻皮粘在樹邊或公園的長椅上,聽到數百萬只蟬從樹梢同步鳴叫。但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的體驗僅僅跨越了它們17年以上生命中的大約6周左右——這僅僅是蟬的絕唱(或臨終前的哀鳴)。
https://vimeo.com/66688653
圖片:Flickr 使用者 jane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