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那篇關於流浪貓管理的帖子確實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不僅在這裡,也在沙龍(該帖子在那裡被聯合刊登)。最終,這個故事要麼被人們喜愛,要麼被人們憎恨,這並沒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正如我在帖子中所說,“支援安樂死貓的人認為生態系統健康比任何一隻動物都重要,而貓的倡導者則關心個體福祉。”如果人們來自不同的道德立場,那麼達成和解是困難的。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提供更多關於管理貓和更廣泛的野生動物管理倫理的資源和閱讀材料。我肯定會在未來幾個月更深入地研究,但對於那些迫不及待的人來說,這裡有一些額外的閱讀材料。
自然教育對野生動物管理和保護的倫理進行了很好的概述,解決了這場辯論的許多根本問題。我們對野生動物有什麼責任?如何在管理生態系統的同時平衡個體動物的福祉?這些問題在未來幾年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社會將不得不就我們為保持生態系統平衡、為了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利益而走多遠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今天我只是被動地瀏覽了一下,就發現了兩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一篇是關於在《石板》雜誌上選擇貓頭鷹物種,另一篇是關於佛羅里達群島的動物管理(包括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關於貓管理衝突的社會根源,這是一篇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 ONE上的論文,該論文試圖理解兩個對立的陣營——貓人與鳥人。他們發現許多“貓人”也是鳥人,反之亦然,但儘管如此,兩極分化的觀點依然存在。作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原因:虛假資訊、缺乏資訊、對資料的不同解釋以及總體上的身份政治。
為什麼人們對貓如此痴迷?湯姆·查特菲爾德在這篇2011年《展望》雜誌文章“貓的崇拜”中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
除了捕捉害蟲的技能外,貓在任何工具意義上對人類都沒有用處,也不太願意為我們服務。與善解人意的、極有用的狗相比,貓的思想是一種陌生的、常常是不友善的衝動混合體。也許正是這種冷漠和親密的結合,使它在我們的歷史中成為如此矛盾的迷人野獸。幾個世紀以來,貓科動物一直是人類的上帝、惡魔、靈魂和玩偶——這還是在你接觸到網際網路及其痴迷之前。實際上,它們是一張空白的頁面,我們在上面塗鴉我們的夢想、恐懼和痴迷。
另一篇發表在《大眾科學》上的文章嘗試回答了同樣的問題。(付費牆)
放眼貓之外——擁有任何寵物是否可持續?安德魯·泰勒在南方油炸科學中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它們可愛蓬鬆的皮毛下,發達世界的寵物隱藏著一些關於可持續性和經濟增長的非常棘手的問題。美國有超過7600萬隻寵物貓,歐洲估計有4700萬隻。這似乎並不多,但請考慮一下:在最近的美國生態學會的一次談話中,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傑森·克萊估計,歐洲普通家貓消耗的資源——食物、水、能源——是生活在非洲貧困中的普通人平均消耗的16倍。像這樣的估計應該謹慎對待,但如果我們暫時假設它們大致接近,那麼我們談論的相當於額外的19.7億人。這意味著如果你失去了貓,你可以將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元的20億人可用的資源增加一倍。
在動物福利方面,在十月份的播客《哲學咬》中,羅格斯大學法律和哲學教授加里·弗蘭西奧內接受了採訪,討論使用非人類動物是否合乎道德。(討論在11分鐘左右轉向寵物。)
而且我要宣告的是,我絕不會建議公民去殺貓。我指的是由專業人士運營的野生動物管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