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之年:如果氣候變化加速會怎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有時讓我感到沮喪的是,我們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如此緩慢,甚至幾乎感受不到。

並非我是末日販子,夢想著洪水和乾旱、食物和燃料短缺引發的大規模恐慌。相反,我擔心人們驚人的適應能力:只要變化是隨時間逐漸發生的,人們就會讓變化不被注意。我擔心人們不會注意到空氣變暖、風暴更猛烈、珊瑚礁在他們一生中變得不那麼鮮豔,因為這些調整是如此漸進地發生。因此,應對氣候變化的不作為將繼續下去。

想象一下,如果整個過程加速,其影響在幾個月或一年內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並記錄下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那麼政府會如何反應?人民呢?社會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是去年廣受好評的《奇蹟之年》(Age of Miracles),凱倫·湯普森·沃克的第一部小說中探討的問題。驅動這部科幻小說情節的不是氣候變化,而是地球自轉的逐漸減慢,被稱為“減速”。而且,正如如今的小說中越來越常見的那樣,故事是從孩子的角度講述的:一位名叫朱莉婭的 11 歲南加州女孩。

隨著地球自轉減慢,分鐘,然後是小時,被新增到一天的長度中。起初,生活照常進行:成年人去工作,朱莉婭上中學,青少年很殘忍。但是,隨著時間累積,世界經歷了 50 小時的自轉——大致分為白天和黑夜兩半——社會分裂了。有些人繼續按照 24 小時的作息時間,有時整個“白天”都在黑暗中度過,而另一些人則試圖適應更長的作息時間。不均勻、不同步的作息時間造成的裂痕改變了這些社群、家庭和人們的運作方式。正如朱莉婭在小說中所說:“我認為,當我們失去那種清晰的節奏時,我們還失去了一些其他的東西,一些我們可以依賴某些事情的普遍共識。”

當然,減速引起的變化不僅是社會性的,也是生物性的。鳥類因為無法再辨別方向而從空中墜落。鯨魚擱淺。農作物在持續的烈日下枯萎。宇航員被困在空間站。地球的磁場盾裂開,導致太陽超級風暴。

大多數評論都集中在地球的全球變化與朱莉婭青春期“劇烈的地震式動盪”之間的比較,正如 NPR 所說的那樣。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確實側重於迷戀和青春期,旨在表明即使面對環境破壞,生活仍在繼續,人們仍然在做人們會做的事情。

但是,幾個月後仍讓我思考這本書的不是朱莉婭和她青春期的掙扎:而是瀰漫在小說中的那種緩慢、逐漸逼近的厄運感,一種我們在思考氣候變化時可能感受得不夠的感覺。 沃克說,“[她]並沒有特別打算讓這本書提醒讀者氣候變化”。但是,我無法想象這本書會在其他任何時代寫出來,而不是在當今這種沉浸在新聞中末日預言的文化中。幾十年前,一部關於地球減速的科幻小說可能會描寫人們在失重狀態下漂浮起來;而這部小說講的是農作物的死亡、海洋吐出其象徵性哺乳動物、鳥類墜落到地面以及社會逐漸分裂。

沃克宣告的目標是探討一場緩慢發生的災難:她想探討“人們將如何應對像減速這樣的災難,這種災難幾乎難以理解,而且以相對緩慢的速度展開”。減速與大多數環境災難電影形成了很好的對比,在那些電影中,城市突然被炸燬——當然是為了應對另一場潛在的災難,核戰爭——他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消失了。朱莉婭和她的家人仍然擁有他們的家、他們的工作:是他們周圍的世界在發生變化,而他們仍在繼續堅持。

然而,她的全球災難的發生速度仍然比我們的快得多:整本書的故事發生在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因此,雖然角色們肯定有時間思考他們的厄運,但科學卻沒有時間趕上。在漫長的白天和黑夜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計劃被放棄了。沒有出現偉大的技術繁榮來開發新能源;電力被切斷。即使技術存在,也沒有時間找到行星替代方案進行搬遷。

這提醒我,氣候變化的緩慢發展是一種 благословение (blessing)。它可能不會導致《奇蹟之年》中描述的那種全球性災難,但事情將會改變。而它的緩慢發展意味著我們有時間預見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但這首先需要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它的緩慢拖延使得采取行動變得困難。正如戴維·雷姆尼克在《紐約客》中寫道

應對氣候變化的不作為有一個陰險的盟友:時間。正如作家和活動家比爾·麥基本在《紐約書評》中寫道:“全球變暖發生得非常緩慢,以至於政治體系能夠忽視它。科學家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求救訊號,但似乎大多數政治家都無法觸及。” 當金融系統崩潰時,影響是迅速而戲劇性的。人們可以爭論如何最好地解決問題,但他們不會懷疑存在問題並且必須解決。然而,正如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所觀察到的那樣,他曾為英國政府研究氣候變化的成本,氣候變化的風險遠遠大於西方金融體系崩潰所帶來的風險。

如果藝術的目標之一是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那麼讓我們從《奇蹟之年》中汲取一個資訊。我們將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生活將繼續。但是,既然我們有時間,讓我們讓事情變得更輕鬆,現在就開始準備。

感謝 Rebecca Kreston of Body Horrors 推薦這本書!

Hannah Waters is a science writer fascinated by the natural world, the history of its study, and the way people think about nature. On top of science blogging, she runs the Smithsonian's Ocean Portal, a marine biology education website, and is science editor for Ladybits.

Hannah is a child of the internet, who coded HTML frames on her Backstreet Boys fanpage when she was in middle school. Aptly, she rose to professional science writing through blogging (originally on Wordpress) and tweeting profusely. She's written for The Scientist, Nature Medicine, Smithsonian.com, and others.

Before turning to full-time writing, Hannah wanted to be an oceanographer or a classicist, studying Biology and Latin at Carleton College in Northfield, Minnesota. She's done ecological research on marine food webs, shorebird conservation, tropical ecology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She worked as a lab technician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tudying molecular biology and the epigenetics of aging. And, for a summer, she manned a microphone and a drink shaker on a tour boat off the coast of Maine, pointing out wildlife and spouting facts over a loudspeaker while serving drinks.

Email her compliments, complaints and tips at culturingscience at gmail dot com.

More by Hannah Waters
© .